木犀科( 四 )


木犀科

文章插图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西北部 。生山地、谷地或河谷边林缘,溪沟边或山坡路旁灌丛中,海拔300-2 600米 。除华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一带栽培较为普遍 。最初是根据栽种在我国庭园中的植物发表的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1、紫丁香(原变种)var. oblata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 。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 。小枝较粗,疏生皮孔 。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20)厘米,宽3-7(-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 。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 。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 400米 。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最初是根据栽种在我国北方庭园中的植物发表的 。其吸收SO2的能力较强,对SO2污染具有一定净化作用;花可提制芳香油;嫩叶可代茶 。2、白丁香(变种)花白色;叶片较小,基部通常为截形、圆楔形至近圆形,或近心形 。花期4-5月 。我国长江流域以北普遍栽培 。采自辽宁东南部的某些标本,过去被鉴定为 S. dilatata var. alba Wang & Skv.,可能是本种的野生类型 。3、毛紫丁香(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小枝、花序和花梗除具腺毛外,被微柔毛或短柔毛,或无毛;叶片基部通常为宽楔形、近圆形至截形,或近心形,上面除有腺毛外,被短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短柔毛或柔毛,有时老时脱落;叶柄被短柔毛、柔毛或无毛 。花期5月,果期7-9月 。产于甘肃、陕西、湖北以至东北 。生海拔1 100-2 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 。模式标本采自陕西 。1918,Nakai 根据朝鲜标本发表了S. dilatata Nakai. 1926,Rehder 又把它作为S. obiaca Lindl. 的变种 。根据我国现有标本以及野外观察,从S. vblata 中难以区分出 S. dilatata,如果后者确实成立,则我国可能无野生 。桂花(通称)、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 。小枝黄褐色,无毛 。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 。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原产我国西南部 。现各地广泛栽培 。花为名贵香料,并作食品香料 。根据目前栽培的木犀 O. fragrans (Thunb.) Lour. 其极大部分花序簇生于叶腋,而在原始文献中,Loureiro (1790) 却把花序描述为近帚状"Flos……racemis brevibus, sib-fasti-giatis, axillaribus, & terminalibus,…” 。此外,De Candolle (1844) 描述为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短,腋生" corymbis paniculisve axillaribus brevibus…”:Spach 描述为簇生花序“fasciculus”,近代大量文献都如同 Spach 的描述“花序簇生于叶腋” 。笔者在查阅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大量标本中以及观察庭园栽培植物中,仅发现少数标本的花序近帚状,俗称四季桂(小灌木,高1.5-2.0米,一年中可开几次花) 。按命名法规,具近帚状花序的植株应为原变种,但除了花序有所不同外,其他特徵包括营养体和花的结构等与非帚状花序的植株基本一致,故未立其他变种,仍作同一种处理 。在园艺栽培上,由于花的色彩不同,有金桂、银桂、丹桂等不同名称,不同学者给予的等级也不尽同 。经观察,花色的变化是因开花时间而不同,同一植株上的花有白色、淡黄色和黄色,纯白色的属初开的花,即将凋落的花呈黄色,由于花的颜色不稳定,故也未另立其他变种或变型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