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怎么读?( 二 )


成汤灭夏桀后,大封先圣后裔,刘累的后人再次被封为豕韦氏 。在史籍《左传》中杜预注说:“豕韦复国,至商而灭 。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后来又曾被取消封地 。但商高宗武丁中兴王朝,再次消灭了彭姓的豕韦国,又复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 。在史籍《史记集解》中引贾逵之说:“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 。”
【荀怎么读?】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再封先圣后裔,豕韦氏作为尧帝和刘累的后裔,被封到唐地,遂为唐氏族一,后又迁至杜城,遂有杜伯,杜氏也由此生,建有杜国 。
致禄,即杜伯,一名杜献,在典籍《国语·周语上》和《墨子·明鬼下》中都有明确记载 。
周宣王姬静(姬靖)四十四年(公元前787年),杜伯被周宣王诬杀,三年之后显灵,用鬼箭射死了周宣王 。杜伯被冤杀后,其子杜隰叔(唐隰叔)逃命到了晋国,杜国遂自然灭亡 。
杜隰叔到了晋国之后,被晋穆侯姬弗生任命为士师,即专职执掌军队和刑法的上卿,并赐封于荀邑,史称其为荀卿 。荀卿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荀氏,世代相传至今 。
荀卿(杜隰叔)生有二子,分别叫做士蒍、士荐 。
士蒍,字子舆,承父业,也做了晋国的士师 。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士蒍生子名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会 。荀卿后代子孙五世其昌,家族的尚武精神和军事才能的延承在士会时期达到了顶峰 。
在士会当世时,因晋国王位传让发生了不测,士会便逃到了秦国 。后来士会虽然又返回了晋国,但仍有部分后裔和族人留在了秦国,而留在秦国的族人皆称刘氏,但因没有什么爵位,后来皆流为平民 。
到汉宣帝刘洵即位(公元前74~前48年在位)之后,荀氏族人为避其音讳,当时曾改为孙氏,就连他们的世代先租、包括始祖荀卿也被冠称为孙卿 。
来源五: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之后,属于以先租封邑名称为氏 。
关于荀氏的演进还有一个说法: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新绛),他的儿子便以地名为姓氏,就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晋国大夫、军事主官荀林父 。
荀林父,生卒年待考,字伯,因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称中行伯、中行桓子 。
荀林父为春秋中期晋国的执政正卿、中军元帅,也是著名的将领 。他主要活动在晋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襄公姬欢(姬环,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晋灵公姬夷皋(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晋成公姬绥(公元前606~前600年在位)、晋景公姬孺(公元前599~前581年)这五位晋侯执政时期,即公元前636~前581年 。
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发生在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前,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担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执政时期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
晋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晋、秦两国之间爆发“令狐之战”,晋军大将先蔑逃到秦国,原因是晋文公死后,晋人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者,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 。后因晋文公夫人穆赢大闹朝堂,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的上卿赵宣子等就背弃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你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你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 。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但先蔑没有听从 。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将他的妻子儿子和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