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 四 )


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

文章插图
邯郸之战示意图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至八月间,赵国採取坚壁清野的战略,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 。而此时赵国的精锐士兵早已于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邯郸城内士卒多为刚徵集的下民,约三四十万人,且多为40岁左右的老人(古40岁即为老)或13到18岁的弱童 。而年轻力壮的士卒不超过十万,其中包括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大约一二万人,这些构成了赵日夜突袭秦兵的主力 。守将为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而平原君赵胜成为邯郸之战实际的最高指挥官 。但是,邯郸的下民因长平之战,几乎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故同仇敌忾,誓卫赵都 。秦军以五大夫王陵为将,军众在三十万左右,以武安为据,包围邯郸 。秦军构成以步弓兵为主,且攻城器颇多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秋,十月,五大夫王陵率军急攻邯郸城,秦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城门,且秦分三军不分昼夜轮攻赵都 。但是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就战死五名,伤亡近两万人,而且不得停下休整,邯郸城却并未攻下,遂转为小规模进攻以夺赵志 。然而,赵军却一再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突袭秦军营栅,竟使秦累有伤亡,反使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多有懈怠 。邯郸前线的战况飞快的传到秦昭襄王的手中,秦昭襄王十分的生气,而是时武安君病重,不得行,只好一面书信督促王陵,一面组织援军 。收到信的王陵军于十二月间,在寒风中向赵都邯郸发起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击,但疲惫的秦军,在赵军弓弩下,多有伤亡,士卒战皆不利 。赵出兵击之,却秦数十里,秦折兵数千人 。邯郸城内,天寒地冻,伤员遍城,但士兵依旧士气高昂 。平原君赵胜将府内积粮存衣,散布赵民,并令其家人抢救伤员,大将军廉颇带甲上城亲自督战,平原君亦往之 。赵兵多弱,廉颇命弱者立城,强者于城内休养,逢战而轮换,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 。期间赵之精锐常出城,多有不回,但秦亦伤亡惨重 。秦昭襄王五十年正月,将军王龁率兵十万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 。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準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可以相信王陵已经知道秦王的不满及以王龁代之的先兆,可以肯定的是王陵军第三次的进攻相当猛烈 。此时邯郸被围将近四个月,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人心在冬季更显得脆弱 。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 。同时秦军在受到增援后士气也开始高涨 。战事进行月余,赵兵拚死抵御秦军进攻并取得胜利 。秦军伤亡惨重,士卒多怨 。秦王以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 。其后王龁率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 。十月,秦王杀了白起后又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 。此时邯郸城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早已断绝,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 。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 。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 。同时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终于,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 。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 。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 。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 。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 。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长平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再也无力同秦国争霸天下。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抗衡秦国 。战国进入了诸侯合纵抗秦的时代 。短暂中兴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及其地位一落千丈 。廉颇在赵国之败后,被赵王重新任用相国并封为信平君,于赵孝成王十五年破燕军;十六年围燕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阳 。其后因事逃奔魏,后转至楚为将,率军作战因楚兵不如赵兵,战不得志,在寿春抑郁而终,临死思报赵国 。庞煖在廉颇出走后,面对秦国、燕国的进攻毅然挑起了赵国的大梁 。赵悼襄王三年,燕犯赵,庞煖率军抵 。于常山东垣战燕军 。此战,赵兵多用强弓劲弩,其伤亡甚重 。燕军皆不利 。后撤,遇李牧 。又撤,遇庞煖 。大败 。此战死燕兵二万余人,其余的奔溃或投降了赵军 。其后与李牧合兵下燕,武遂、方城 。赵王赞其曰:“将军武勇,廉颇还赵” 。赵悼襄王四年,庞煖统率赵、楚、魏、燕之锐师五十万攻秦 。赵悼襄王六年秦长安君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庞煖领军十万御之,杀秦军三万,射杀蒙骜 。赵国顿时国威大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