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皇家秘密:乾隆12岁时竟首次面见康熙( 二 )


皇帝住在圆明园期间,皇子们也跟着一起到园子里来读书 。在清朝,皇子称为阿哥,阿哥们的书房称为“上书房”(道光以前也作“尚书房”) 。圆明园的上书房,在前朝区东侧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与皇家画院如意馆一墙之隔,由南北相连的两个小岛组成,雍正帝亲笔书写的“斯文在兹”等4块匾额挂在殿堂之上 。
皇子虚龄6岁正式入学,授课师傅由皇帝钦点 。上课时间从清晨5点钟一直到下午两点半,才放学吃饭 。下午的课程是*事训练 。练武场所叫山高水长,也是别有一番寓意 。根据档案记载,皇子学习一年只放5天假,只有大年初一、端午、中秋、皇帝生日万寿节和自己的生日这5天可以放松一下 。
网络配图

园内差役和拖家带口的护卫*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最鼎盛的时候,园子里的差役达到2000人 。这其中,有管理园内事务的*员,有太监、宫女,还有做工的匠役、种田的农夫、养蚕的蚕户,以及喇嘛、道士等 。
圆明园内的太监最多时达到620名 。他们主要负责皇帝后妃的起居生活,其中有一种技勇太监负有警卫任务,在平时还要练习长枪、腰刀和弓箭 。正是这些技勇太监,在后来侵略者闯进圆明园时,拿起手里落后的武器,进行了一番顽强的抵抗,总算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
再说说园子里的匠役 。乾隆五十二年(1787)规定,圆明园匠役定额是667名,嘉庆十年(1805)增至908名 。他们的职责分得很细:703名园户,负责园内卫生;54名花匠,负责园内花圃养护和花卉摆放;54名闸*,负责进出水闸门的启动和关闭;还有3名水手,长年在园内看管皇帝的游船——凤翔艇 。园内大小船只,在乾隆十年时是184只,主要由太监经管 。
从雍正二年开始,圆明园就设置了专门的护*营,由八旗护*营和内务府三旗护*营组成 。圆明园护*营人数最多时达到6847名,配备*马最多时3244匹 。围绕着圆明园,总共设置了133处哨所 。
在圆明园周围,为护*建起了8所大型营房 。清代八旗制度是兵民合一的,不仅是*队组织,也是户籍组织 。每个营的最高*员——营总有房子12间,以下依次递减,但普通士兵也给3间房子,妻儿老小都住在一起 。这种拖家带口的警卫部队战斗力不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护*营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长枪、弓箭、腰刀等,能发射铅丸的鸟枪,就算是“*中利器”了 。
此外,园子外围还有一支绿营,是由九门提督直接统领 。他们在圆明园四周的土山、树林、桥梁以及偏僻小巷,昼夜巡逻 。可是,这看似森严的拱卫,实际却是涣散软弱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攻向圆明园时,竟像进入无人之地,实在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