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收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与60项金奖,江苏为什么行? 江苏海事中国之最( 二 )


“因为懂得焊接工作的艰辛,才希望发挥科技的力量让技术更智能 。”手工焊接,一项被称作在钢板上‘绣花’的技术,对技能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因此焊接人才严重短缺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智焊大师”团队花了2年多的时间,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了多位焊接老师傅的工艺,分析参数,最终研制出一套智能化系统和一把经过改装的特殊焊枪,让焊接从“手动档”升级到“自动档” 。与传统手工焊钳进行综合对比,该项目产品能够节约80%的训练时间和提高30%生产效率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张强勇表示:“原本培养一名熟练的焊工至少需要2年时间,有了这套设备后,让初学者在很大幅度上减少了对技能依赖的程度,降低了焊接操作门槛 。
校地携手 助力“金点子”成真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与生活中,他们常会“碰擦”出一些创新的小火苗,如何让这些小火苗变成火堆或者燃烧得更旺,就需要高校与地方联合添一把柴,开展“双创教育”给予指导,提供众创空间给予实践,助力“技术小天才”将想法变为现实 。
采访人员从省教育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建设50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省内高校已开设“双创”课程2254门,编写出版“双创”教材570部 。
“为了参赛而参赛,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引导更多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大潮,才是我们的工作初心 。” 南理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茜表示 。
“双创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让“双创教育”走向课堂 。“我们既兼顾让所有学生‘吃饱’,也注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好’ 。”赵茜介绍,南理工既面向全体学生群体举办赛事宣讲会、优秀作品经验交流会、商业计划书撰写培训会,也有面向重点项目与重点团队群体,开展演讲技巧训练营、“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指导会、校友企业家“一对一”问诊把脉等个性化辅导 。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多学科支撑 。高敏杰告诉采访人员,江南大学“智善菌群”项目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项目,同学们需要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结合,具备综合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形成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
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也让同学们有了更多收获 。江苏省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智焊大师”团队骨干成员、大三学生王庆翔在学校的扶持下,和团队成员正共同运营着一家公司,并已经收获了不少订单和不错的盈利 。来自省市创新创业扶持资金也让他没有后顾之后,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干 。
对自己的未来,这个21岁的大男孩已经做好了初步规划:“一方面我要继续运维公司,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另一方面我要提升学历,让自己的视野更宽 。”当前,王庆翔已经参加“专转本”考试,根据大赛的奖励政策,他已经获得升学本科的资格 。
“我省高度重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完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除了针对获奖选手在升学方面的激励政策外,省赛组委会也为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协助创业企业落户地方,争取地方的扶持资金 。” 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魏永军介绍 。
厚植沃土 让创新成果生根发芽
“双创”竞赛不是“双创”教育的终点、目标,而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双创”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一环 。自2015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江苏高校共有36.88万支团队、150.26万人次参赛,累计获得国赛金奖156项,总数居全国第一 。越来越多的“双创”成果正在不断走出校园、走出赛场,成长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