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 二 )

Cultures of Natural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程虹(2011),寻归荒野(第2版),北京:三联书店法伯(2015),发现鸟类,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皮克斯通(2008),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徐保军(2011).林奈的博物学:“第二亚当”建构自然世界新秩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6):25-31徐保军(2012).建构自然秩序:林奈的博物学.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周奇伟(2011). 缪尔的博物学与环境思想 //好的归博物.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37-54.姜虹译,列文着(2012). 博物学与科学革命 // 科学的畸变 .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144-166.姜虹、潘勃译,梅里厄姆着(2012),大学里的生物学:呼吁更全面更丰富的生物学//科学的畸变,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106-113姜虹(2012),女性与植物学的传播和发展(1760-1830)//科普研究,7(04):77-82崔妮蒂(2011),博物学编史纲领//好的归博物,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03-21熊姣(2011),约翰·雷的语言学研究与博物学的关係//好的归博物,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72-87熊姣(2011),中国植物学先驱吴韫珍怎样做学问//好的归博物,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88-109熊姣(2011),约翰·雷的地球博物学及其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7(10):47-53熊姣(2011),约翰·雷《英语谚语集》展示的生活世界,科学文化评论,8(03):67-89熊姣(2011),约翰·雷的博物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06):32-38熊姣(2012),约翰·雷的博物学,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熊姣(2013),约翰·雷的动物学研究与自然神学,自然辩证法通讯,35(04):33-38;44熊姣(2014),约翰·雷的博物学思想,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郑笑冉(2013),华莱士自然选择理论与其社会政治思想的融合,北京大学博士论文郑笑冉(2013),华莱士和达尔文不同的“自然选择”之路,科学文化评论,10(02):5-17李猛(2011),班克斯的博物学实践及对英国科学的影响//好的归博物,江晓原、刘兵主编,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55-71李猛(2013),博物学在皇家学会中地位的演变,自然辩证法通讯,35(02):46-50李猛(2013),启蒙运动时期的皇家学会,自然辩证法研究,29(02):103-108刘华杰(2001),从博物的观点看//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刘华杰(2003.08.03),新博物学,文汇报.刘华杰(2005),博物学与自然美:植物茎手性一例,见:艺术与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7-76.刘华杰(2007),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北京:科学出版社刘华杰(2008),《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自然科学史研究,27(02):166-178刘华杰(2009),植物的茎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漫话地方性知识与博物学//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4),周立军主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43-170刘华杰(2010.02.25),博物学应当在高等教育中站稳脚跟,中国社会科学报,11刘华杰(2010.03.18),在英格兰看鸟,中国社会科学报刘华杰(2010.04.01),怀特与塞耳彭博物志,中国社会科学报刘华杰(2010.04.15),林奈:给大自然和博物学带来秩序,中国社会科学报刘华杰(2010),大自然的数学化、科学危机与博物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3):64-73刘华杰(2010),理解世界的博物学进路,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17-23刘华杰(2010),自由意志、生活方式与博物学生存,绿叶,(11):35-42.刘华杰(2010),博物学与地方性知识,见:科学的越位,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33-61.刘华杰(2011),博物学、科学传播与民间组织,科普研究,(03):32-39刘华杰(2011),寻访怀特故乡塞耳彭,明日风尚,(04):154-156刘华杰(2011),博物人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华杰(2014),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华杰(2014),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刘华杰(2015),博物自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