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金平县的故事之十三:瑶族山寨巨变篇 红河州金平县历史文化之最( 二 )


△金平县瑶族红头瑶服饰 。
自称"门"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勐桥乡,服饰与"红头瑶"差别很大 。男子婚前戴饰有"福、禄、寿"字样银饰的土布帽 。婚后改戴自织圆形马尾帽 。妇女用干笋壳作头饰支架 。覆之以蓝布者,他称"蓝靛瑶";盖之以黑布者,他称"平头瑶" 。此外,在金河镇的龙骨村,勐拉乡的白石岩村,十里村乡的太阳寨村还有他称为"沙瑶"者,妇女穿青蓝斜襟上衣,衣裤均镶以红边 。此三者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极为相似,而与"红头瑶"区别较大 。但是他们的语言同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同为瑶族 。
△金平县瑶族服饰 。
△金平县瑶族沙瑶服饰 。
瑶族农耕文化新发展瑶族历来,以农业为主 。迁入金平时,当地绝大多数土地已被他族封建领主所占有而被迫接受经济上的剥削 。由于瑶族迁入金平的时间不一,居住分散,社会经济的发展亦很不平衡 。到1949年,在地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瑶族之中也产生了地主和富农 。散居在边沿山区的瑶族则社会经济比较落后,阶级分化尚不明显 。
瑶族的耕地一般比较固定,大部分田地实行牛耕 。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玉米、陆稻、豆类及蓝靛、草果而获得 。草果、木耳、香菌、竹笋等林特产品的生产,是瑶族地区的优势之一 。但因普遍缺乏商品观念,一般农户把自己种植的草果和采集的木耳、香菌、竹笋带入附近集市交易主要是为了换回食盐、针线和铁料等,以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维持简单再生产 。致使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瑶族人民的生活比较贫穷 。
△金平县韩家沟瑶族山寨奇丽景观 。瑶族人民最喜欢在自己的村寨周围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建设梯地种植陆稻、草果等农作物 。这是全县最大的瑶族山寨之一 。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根据瑶族地区的实际,采取"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 。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救济,促进了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在瑶族村寨建立学校,提高瑶族人民的文化水平 。经过74年(1949一2023年)的努力奋斗,瑶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上获得较大发展 。
特别是1980年全面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使手工业和种植业等传统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其中草果种植业的发展最为突出,在瑶族人民中出现了一批草果专业户和万元户 。历史上瑶族的先民把草果及其种植技术带入金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新中国建立以后,草果种植逐渐扩大到居住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各民族之中 。现在,草果已经成为金平的拳头产品,成为发展金平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是瑶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长期开发和建设金平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
△金平县瑶族、苗族、哈尼族、汉族等各族人民都在自己村寨附近的山地上(或林间)喜欢种植草果,因草果大丰收,共同兴高采烈地做草果生意 。
瑶族医疗事业新发展为了抗御疾病,生息繁衍 。智慧的瑶族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治疗经验 。
瑶族草药在医治外伤、风湿、接骨方面具有袪风除湿,接骨生肌的疗效 。在治疗妇女不孕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值得称道的是,产妇分娩以后,用草药煎水口服试浴,三天可以下床做家务,七八天后便可以从容下水田栽秧,上山采樵而不致损害身体,在妇科上独树一帜功效奇妙 。
金平县瑶族的民间草医是全县其他民族所不及的 。然而,这些奇方妙药均为祖传父授,秘不示人 。如能叩开这神秘的草药宫殿的大门,使瑶族医药发扬光大造福于人民,这将给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