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尼格玛密码机( 四 )


恩尼格玛密码机

文章插图
佐加尔斯基设计的用来查询密钥的钻孔表格在雷杰夫斯基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波兰情报部门在后来的几年里成功地掌握了大量德国方面的情报 。据估计,在1933年1月到1939年9月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波兰方面一共破译了近十万条德方的讯息,其中最重要的有德国在包括苏台德地区兵力重新部署的情报,这对波兰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 。对ENIGMA的破解即便在总参二局领导层内部也属最高机密,军官们会收到标有“维奇尔”(Wicher,破译ENIGMA行动的代号)的情报,他们被告知这些情报绝对可靠,但来源绝密 。1934年,纳粹德国元帅赫尔曼·戈林访问华沙,他怎幺也没有怀疑波兰人已经掌握了他的机密 。当他和德国高级官员向位处波兰密码处附近的无名战士墓献花圈时,雷杰夫斯基正透过办公室的窗子望着他们,心中为自己能知道他们最机密的通讯而狂喜不已 。当德国人对ENIGMA转子连线作出一点改动以后,花了一年功夫建立起来的密钥“指纹”档案就变得毫无用处了 。但是雷杰夫斯基和罗佐基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 。他们在ENIGMA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能自动验证所有26*26*26=17576个转子方向的机器,为了同时试验三个转子的所有可能位置的排列,就需要6台同样的机器(这样就可以试遍所有的17576*6=105456种转子位置和初始方向) 。所有这6台ENIGMA和为使它们协作的其他器材组成了一整个大约一米高的机器,能在两小时内找出当日密钥 。罗佐基把它取名为“炸弹”(La Bomba),可能是因为它运转起来震耳欲聋的声响;不过也有人传说,製造这样一台机器的主意是雷杰夫斯基一次在饭店里吃叫做“炸弹”的冰淇淋时想到的 。无论如何,“炸弹”实现了密码分析机械化,它是对ENIGMA机械加密的一种很自然的回应手段 。30年代的大部分日子里,雷杰夫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地从事着寻找密钥的工作,时不时地还要修复出了故障的“炸弹”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密码处处长格维多·兰杰(Gwido Langer)少校的抽屉里,已经有了他们正在绞尽脑汁试图寻找的东西 。事实上,在提供了两份极其重要的关于ENIGMA的情报后,汉斯-提罗·施密特还在继续向法国情报机关提供关于德国通讯的情报 。在1931年后的七年中,他和法国情报人员接头二十次,每次都提供若干德国通讯用密码本,上面记载着一个月中每天使用的当日密钥 。汉斯-提罗·施密特总共提供了三十八个月的密码 。兰杰少校通过法国密码处(“第二处”)负责人居斯塔夫·贝特朗(Guistav Bertrand)上尉得到了这些密码本 。如果雷杰夫斯基能够预先知道这些密码,无疑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进行其他的同样十分重要的破译工作 。但是兰杰少校觉得雷杰夫斯基的小组应该习惯于单独工作,以便在将来得不到密码本的时候,也能同样破译ENIGMA 。我们的确不知道,如果自1931年来没有这样的压力,雷杰夫斯基是否能够有上面所述的重要工作 。波兰密码局的破译能力在1938年的十二月达到了极限,德国人加强了ENIGMA的加密能力 。每台ENIGMA机增加了两个可供选择的转子 。原来三个转子不同的排列方式有6种,从五个转子中选取三个装入机器中的方式达到了5*4*3=60种 。这就意味着要达到原来的效率,“炸弹”中必须有60台机器同时运转,而不是原来的6台 。建造这样一台“炸弹”的价格是密码处总预算的十五倍!在1939年一月,连线板上的连线又由六根增加到十根,这样就只剩6个字母不会被交换 。密钥的总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九百亿亿个,是原来的一万五千九百倍 。虽然波兰数学家们成功地推断出了第四和第五个转子中的连线状态,雷杰夫斯基也证明了ENIGMA并非象德国人或盟国密码分析专家想像的那样坚不可破,但是他的方法终于也不适用了 。这时兰杰少校应该从他的抽屉里拿出施密特提供的密码本来——但是正是德国人增加转子个数的时候,施密特停止了和法国情报部门的接头 。七年中施密特不断地提供给波兰人能靠自己的力量破译的密钥,波兰人急需这些密钥,他们却再也搞不到了 。这对波兰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因为ENIGMA不仅仅是德国秘密通讯的手段,更是希特勒“闪电战”(blitzkrieg)的关键 。所谓的“闪电战”是一种大规模快速协同作战,各装甲部队之间,它们和步兵、炮兵之间必须能够快速而保密地进行联繫 。不仅如此,地面部队的进攻还必须由斯图卡轰炸机群掩护支援,它们之间也必须有可靠的联络手段 。闪电战的力量在于:在快速的通讯保证下的快速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