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能赚的女导演」还不足以形容她的精彩 世界之最导演( 三 )


rollingstone.com
Greta 的作品其实一直都在映照自己的人生 。
比如她编剧并主演的电影《弗兰西斯·哈》中,就包含了她对梦想的解读:Frances 是一个在纽约追逐舞蹈梦想的女孩,她并不出色,在舞团里一众轻盈柔软的专业舞者中,她显得过于高大僵硬 。
她有过约会时没带够现金,奔跑了几个街区,却在需要付三美元手续费的提款机前犹豫了的困窘;
她也有过当朋友逐渐迈向成人生活,离开曾一起构建的舒适圈时那种无所适从 。
《Frances Ha》
青黄不接的年纪,现实世界对梦想的冲击,与朋友渐行渐远的遗憾包含了 Greta 在三十岁前演艺事业没有突破,在纽约的喧哗中的压抑,还有她性格里倔强,乐天的一面,同时也是许多独身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写照 。
Greta 的导演处女作《伯德小姐》则是她青春的写照 。Lady Bird 和她一样在 Sacremento 长大,没有文化没有性格的小镇容纳不了少女青春的彷徨和躁动 。她也像 Greta 一样想离开空旷的西部,去东海岸生活 。
Greta 把她和母亲之间复杂的感情融化在剧作中 。Lady Bird 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她讲出了成长的共性 —— 寻找自己的身份 。在小镇里无法认同自己,逃离到大城市之后,消解了出走本身的意义,幻想落地后又难以认同新的身份 。每一个生活上经历着安静的巨变的年轻人都在和这种缝隙中的焦灼感斗争 。
《 Lady Bird》
Greta 在讲述了这种困境后,也在生活中实现了对自己的和解 。她的母亲曾经会禁止她在餐桌上看书,她也会攻击她母亲在图书馆借来的育儿书品味差,母女间有很多观念上的摩擦 。
长大后当采访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她不是在艺术环境下长大,她却说 :「我的父母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我的父亲会记录自己的梦,我的母亲会买二手衣服来改造,他们用一种非常感性的生活着,用艺术性的态度来经营一切 。你不需要一个职业来成为一个艺术的人 。」
Pic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Greta 在创作上的利器就是这种诚实,对过往经历的诚实,对人生阶段局限性的诚实,对所思所想的诚实,对自我和存在的诚实 。
她没有弄潮,她只是在作品里叙述成长,挖掘每个独立个体,不同经历之间的共性,就和无数普通人的真实连接起来,形成时代的浪潮 。
Ins:gretagerwigportrait
目前 Greta Gerwig 已经与 Netflix 签订执导《纳尼亚传奇》的合约 。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她还有很多人生图景要展开,期待 Greta 带来更多触动人心的思考,继续精彩的旅程,冒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粉色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