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毁所有
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如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不孕症、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及许多内分泌、代谢方面的改变,严重时还可导致猝死 。而且肥胖人群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几倍,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 。
胖子如何养成?
饮食习惯对体重影响最大,减肥成功或者体重常年保持健康水平的人较少食用加工食品 。
除饮食变化外,其他生活习惯同样影响体重,如每天看电视一小时,每4年会增重0.14千克 。
睡眠有一定的影响 。每天睡眠6小时至8小时的研究对象体重不易增加;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8小时的人则容易增重 。另外,经常锻炼身体的人群体重增加较少 。
胖子最常有的23个习惯:
1、一日三餐都不太正常
2、几乎每天都在外用餐
3、常吃点心、宵夜
4、很挑食
5、经常一边吃东西,一边工作或看电视
6、常喝甜果汁
7、喝咖啡或红茶时一定加糖
8、喜欢且常喝酒
9、常吃零食来减低焦虑
10、吃东西的速度很快
11、常和朋友在一起吃吃喝喝
12、经常睡眠不足
13、不经常运动
14、不喜欢走路
15、在家时总是闲着不动
16、外出时常以车代步
17、肩膀常酸痛
18、容易便秘
19、平时有抽烟的习惯
20、家中有胖子
21、有些神经质,很敏感
22、没有特别的嗜好
23、人际关系一般,经常为此焦虑
因此预防肥胖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改变上述的不良习惯,平时要注意合理膳食,少吃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多食瓜果蔬菜,坚持做运动,让自己拥有一个强健体魄 。'
2012年患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年龄是多少占百分之几
文章插图
三十年前还被称为富贵病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如今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目前呈现出“四高三低”的特征,而且日趋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被心脑血管疾病袭中 。心脑血管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10万人死于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占全球总死亡的29%,而这些心血管患者有80%处于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这一比例更为惊人,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 。其实,如果能在早期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完全可以降低 。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到我国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院士,在百忙之中设立心脑血管防治系列专栏,为心脑血管病患者解惑答疑,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健康指导 。“四高”特征心脑血管病呈现的“四高”特征,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据国家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4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高令人担忧;心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达51.9%,在人类疾病中位居第一,其中心肌梗死的致残率是50%,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6.7%,冠心病患者大多数丧失了劳动能力;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约有260万,也就是说大约每12秒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脑血管病而死亡,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死亡率非常高;心脑血管病的复发率也很高,五年内复发率高达42% 。可见,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三低”特征心脑血管病的“三低”特征是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 。心脑血管病的患病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遗传、肥胖和精神紧张等,据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人口仅为35.6%、农村仅为13.9%,高血脂的知晓率不足10%,高血糖的知晓率只有33.3% 。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些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干预不够,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下,仅有5%的人对自己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所以很多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而发现症状之时,则已经给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危胁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控制率尚不足20%,这与治疗条件、治疗药物以及患者的健康观念有关,很多人偶尔出现一些轻微症状时不以为意,不进行治疗,然而等症状明显时,病情却已经进展严重了;还有一些患者在病情控制住以后就不再及时用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使之更加难以控制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治愈率也比较低,治疗达标率不足5%,所以我们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也还需要做出努力 。高危人群需及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患者患病后往往生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加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迫在眉睫 。以下这些数字可见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患高血压,2亿人患高血脂 。1亿人既有高血压又有高血脂,0.92亿人是糖尿病患者,1.5亿是糖尿病前期患者,2亿人超重,7000万人肥胖,75%的成年男性吸烟,这些均为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对于他们来说,都需要及时控制危险因素,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检和保养,将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在未发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