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习俗 赏月( 二 )


中国传统习俗 赏月

文章插图
赏月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危急之时,嫦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不死药,立刻飘离地面向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唤着爱妻的名字 。这是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讯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徵,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託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借月表达这思念之情 。周代风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唐朝风俗隋唐以后,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 。月亮对一般平民来说,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唐朝虽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玩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 。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自然奇观,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 。而在赏月风俗的流行中,中秋节便正式形成了 。赏月之举,当然不能说始于唐朝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月亮固然更多的是崇拜,但是在崇拜之余,也会感受到月色之美 。《诗经》中也留下了抒写柔美月色的诗篇,《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句 。
中国传统习俗 赏月

文章插图
古代文人赏月《古诗十九首》中亦有《明月皎夜光》 。但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文人玩月蔚为风尚的苗头 。魏晋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宗白华《美学散步》)他们在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寻找精神的归宿,而万古如一的朗朗明月也自然成为他们的欣赏对象 。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序》中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说明四时的特色风景已成为诗人文士所吟咏的对象,而秋季之月成为秋季的特色 。唐代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 。玩月,古也 。谢赋、鲍诗、眺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他说月亮可以赏玩,并说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鲍照、谢眺等诗人都已开始喜欢玩月,留下了许多玩月诗 。《昭明文选》卷30 所收南朝刘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即为中秋赏月之作 。唐朝,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空前地开放自由,唐人也继承了魏晋风度的潇洒 。这种盛唐气象导致赏月活动更加风行,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唐诗中赏月的诗歌很多,记载农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 。检索全唐诗,唐朝的八月十五赏月诗共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 。[3]从一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 。王建(约767-约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点出八月十五日赏月是社会上人人所做之事,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和全社会的风俗 。唐代的中秋赏月已经带着浓厚的思乡、盼望团圆的感情 。赏月一般是亲友聚集在一起,一边宴饮,一边赏月聊天,文人则对月赋诗 。也有人独自赏月,独赏明月留下的记载多为思乡思友之作 。一般是个人离开亲人,出差在外,面对圆月,想到家中亲人也在欣赏明月,为月圆人不圆而伤感,并将这种憾恨写在诗歌中 。张九龄《望月怀远》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祜《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上半写中秋美景,下半写自己久处边塞,在月圆之夜不能与亲人团圆的愁绪离情,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杜甫《月夜忆舍弟》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八月十五夜月》有“满目飞明境,归心折大刀”之句 。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7首,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会赏月之事 。晚唐诗人殷文圭作有《八月十五夜》,写中秋之夜独身在外的乡愁,开头两句为“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也暗喻人的团圆,是此时已有亲人团聚赏月习俗的一处明证 。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说:“万里无云镜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许多唐诗写到一人在外乡,表达了不能与亲友团圆的遗憾之情,可以说,唐朝的中秋节习俗就是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其中心内容是赏月,团圆是因赏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赏月活动上的 。如果不是因为赏月活动,就不会凭空生出中秋团圆的习俗 。亲人的团聚习惯自然地派生于十五赏月的风俗,这为后世中秋节转为团圆节打下了基础 。明清风俗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赏月佳对(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注: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