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2世纪末年,这里最大的建筑规划是修造一座拥有餐厅、缮写厅和廊院的新修道院附属建筑 。13世纪初建筑落成,又修建了有深壕沟的围墙,它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时的圣弥额尔山教堂、修道院和附属楼已浑然一体,它们被四周间有半圆的月形塔楼的围墙紧紧簇拥在上面,大有固若金汤之势 。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德式修道院围墙等 。15世纪,教堂内古罗马风格的唱诗台部分倒塌,当时没有立即修补,而是整整过了一个世纪,才由一座新的哥德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和的唱诗台所代替;同时,在山下的村镇里建造了第二座教堂 。公元1780年,古老的教堂正面突然倒塌,随之而倒的是钟楼和三间偏殿,供香客下榻的古旅舍也塌了下来,圣米歇尔山的正面一片废墟,它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 。新的正面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兴建起来的,风格为端庄的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依着古教堂的滑道修筑了四条加固矮墙,从山顶的教堂一直通向山脚,以此来支撑教堂,防止再次倒塌 。圣米歇尔山的最后一次完善工作是在20世纪末完成的 。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曾有119名法国骑士躲避在修道院里,依靠围墙和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因为每次只要坚守半天,势如奔雷的涨潮就会淹没通往陆地的滩涂,为爱国者们赢来宝贵的半天休息时间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此岛是该地区惟一没有陷落的军事要塞 。公元1987年,在教堂钟楼的顶端安放了圣弥额尔的金像 。自然景观圣弥额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15米 。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 。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 。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蹤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的流沙 。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家,从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经被它的多变所迷惑 。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的确,这些沙表面看似平坦光滑、鬆软安全,可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鬆软的被潮水浸泡的表面变成淤泥将你死死地缠住,犹如陷入沼泽一般难以自拔 。
文章插图
这里的沙其实更像是淤泥,一旦变乾,非常结实;一旦与水混合,立即变成粘稠的泥浆 。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布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它们就是製造危险的罪魁祸首 。因为潮起潮落很容易将沙沖稀,河床里及河床下就形成了阴险多变的流沙,而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能陷入其中,遭遇不幸 。一千多年来,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无数的沙被沖向海湾,使海岸线因此向西移动了约5公里,更靠近圣米歇尔山了 。1879年人们修建了一条堤坝,车辆从此可以直接通过堤坝上山 。每年只有两三次,当天文大潮将堤坝淹没时,圣弥额尔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 。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应归功于这条堤坝 。每年多达250万的游客通过这条堤坝来到圣弥额尔山参观,TGV快车将参加一日游的游客从巴黎送达圣米歇尔山 。不过,真正能登上圣米歇尔山最高点11世纪大教堂和拉梅维耶尔修道院的游人不足1/3 。到圣米歇尔山朝圣的传统根植于奥贝主教时期 。不过,今天许多人来此并非只是赶时髦,圣米歇尔山让他们流连忘返,甚至在山上逗留数日而不归 。夜幕降临时,喧嚣了一天的“大街”渐渐安静下来,没有满载游客来往穿梭的汽车,人流如织的修道院也变得空蕩宁静,这时才是感受圣米歇尔山独特建筑群的最佳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