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临平集中隔离点里的“萤火之光”

近日,结束隔离点医疗服务的范丽娜经过居家隔离,回到婆婆家中,刚打开家门,7岁的小儿子就挥舞着小手跑到她跟前,大声喊着:“妈妈,是妈妈回来了!”看到儿子,范丽娜眼眶红了,她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这是小儿子出生以来,母子俩分离最久的一次。20多天前,由区妇幼保健院范丽娜、李阳、吴姝婷、朱筱斐4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31批疫情小分队进驻区级集中医学隔离点开展全封闭医疗服务工作。

萤火|临平集中隔离点里的“萤火之光”
文章插图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海外入境人员、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到临平,须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隔离。其间,医务人员需每天观察监测隔离人员是否出现发热或其他症状,并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范丽娜是区妇幼保健院的皮肤科医生,虽然受到专业限制,但也想尽己所学,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出点力。“去年疫情暴发时,看着全国各地医护同仁驰援武汉,我深受感动。我是一名党员,这次院里招募隔离点医疗服务人员时,我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由于范丽娜的丈夫也是卫健系统工作人员,需要驻守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她便将两个孩子送去了婆婆家。
【 萤火|临平集中隔离点里的“萤火之光”】作为医疗队组长,范丽娜承担着不小的压力。“隔离点的工作是24小时待命,18天医疗服务工作必须确保零差错,说实话,还是觉得压力蛮大的。”范丽娜回忆道,在隔离点期间,经历了台风以及连续高温的天气,加上国内疫情反复,接收隔离人员增多,医疗服务任务重,对她和同事来说是一种考验。“由于工作量增大,无法保证常规排班模式,我们4人小分队便开启‘白加黑’24小时应急工作模式。”范丽娜说。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范丽娜和组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每天多次进入隔离区,通过楼梯步行前往各个楼层、各个房间开展监测服务。“隔离点有六层楼,每天要上下多次,或是将隔离人员从120急救车上接下来送到隔离房间,或是将隔离期满的人员转交给街道工作人员,几趟下来,防护服下的我们已是汗流浃背。”

萤火|临平集中隔离点里的“萤火之光”
文章插图

范丽娜告诉采访人员,她和组员还要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和紧急任务:凌晨一两点,接收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进入隔离点;确保隔离点日常核酸检测有序开展;和隔离人员微信交流,缓解他们因长时间独处而产生的抑郁情绪。工作繁杂且累,但范丽娜与组员们仍努力坚守。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对讲机都不离手。”范丽娜感叹,在隔离点打响的“疫情防控战”实属不易。“医疗队、后勤管理者、隔离人员,每一个人都在为防疫努力着。”在这里你看不到惊心动魄的抢救画面,有的是点点滴滴的平凡人、平凡事,有的是日复一日的繁琐、严谨,有的是如萤火一般的默默守护,为人们筑起一道防疫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