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典生活的“活化石”——从《建水记》看千年建水古城的守正创新 建水历史文化之最是什么( 二 )


“最重要的是我们保护了古城重要的公共建筑,寺庙保护恢复了建水古城的礼制空间;府衙保护恢复彰显了建水古城历史上作为滇南政治中心的设治与教化的重要意义;四大城楼的保护恢复修缮,让古城的标志与形象更加突出和鲜明;‘十大院落’的修缮保护利用,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目前,已有很多居民户将自己的四合院改造成传统民居客栈,推动了古城景区保护建设工作 。在规划指导下,建水古城整体保护与风貌恢复的目标正在日益实现 。”邹春介绍,随着古民居、古建筑的相继修缮,散落在古城里的一栋栋老房子陆续被“激活”,以它从前刚建好时的模样回归这里 。
文旅融合让千年文脉更显生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建水的一张软实力王牌 。
这几年,临安古城“冒”出许多古色古香的民宿、食肆,主人多是普通市民,他们投入资金整修自家庭院,借此营生的同时,也在充分展示古城里的市井生活,让到此落脚的游客产生家一般的亲近感 。
而对建水“家”文化的保留和延续,正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
“我们在恢复传统民居‘青砖、青瓦、白墙、斗拱’的基础上,突出居家文化、市井文化的发掘与打造,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家风文化、以建水‘十大名小吃’‘建水小调’等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吸引了无数游客围着古城古村古巷古宅转,让古城具有浓重的‘家’味 。” 建水县文旅局局长李兴洪介绍 。在古城保护与开发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同时,建水通过挖掘4类文化(居家文化、儒学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墨香古城·上善建水”旅游品牌 。
另一方面,通过保护和修缮传承下来的公共古建筑,在活化利用中重新焕发生机 。文庙的“儒家三礼”、朱家花园的“中秋祭月”等活动成为“文保”活化利用的典范,也让古老的仪式得以保留;“十大院落”修缮引导古城内居民自发保护恢复古民居,原住居民与外来投资者合作修缮已完工近千户,唤醒了古临安的“千年记忆”;投资2000万元启动“拯救老屋行动”,在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原则的同时,积极培育旅游业态,通过农家乐休闲旅游和民宿业的发展,促进老屋的活化利用,让老房子保值、增值,实现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共赢 。“可以说,古城的活化、文脉的延续,已经成了建水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 。” 李兴洪说 。
2019年,建水县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74.8%,并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经济百强县市” 。
在《建水记》中,诗人于坚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建水的落后并不盲目,这是对此在(海德格尔语)的确认,建水知道它要如何在,如何好在,如何作为建水而不是他者而在 。”
来源:红河日报
_原题为:建水:古典生活的 “活化石”——从《建水记》看千年建水古城的守正创新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祝小涵
审核:周健军
【建水:古典生活的“活化石”——从《建水记》看千年建水古城的守正创新 建水历史文化之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