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用镜头呈现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湘西世界之最( 二 )


……知识与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 。(摘自沈从文《从文自传》)
不仅仅是以上两种,包括《黄永玉和他的湘西》等在内的摄影集和摄影展,每一页都有精美的画面,每一页都有隽永的文字,“图文并茂”在卓雅的摄影集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演绎 。走进卓雅的作品,会同时调动起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同时获得文字阅读与图像观看的快感,很难说清到底是沈从文的文字深化了卓雅的影像、拓展了思考的空间,还是卓雅的影像形象化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扩张了想象的空间,总之,两者的融合如同血水相融,天衣无缝,珠联璧合 。诚如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沈以澄所说:“沈从文在湘西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通过摄影家卓雅的镜头,再现在读者面前,确实赏心悦目 。”

如果说沈从文先生用他的文字呈现了湘西山水的自然之美、民俗风情的奇异之美、人情人性的质朴醇厚之美,那么卓雅则通过镜头再现了沈从文笔下这片土地的所有美 。这片古老的土地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现代科技的入侵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湘西大地上曾经的风景、风俗、风物、风情渐行渐远,而卓雅心怀对沈从文先生的深深崇敬、坚定追随,以及对摄影艺术的执著追求、对湘西大地“第二故乡”般的热爱,用镜头定格了曾经的诗意岁月、凝固了往昔的古老文明,不仅生动再现了沈从文先生文字中神秘多彩的湘西画卷,更使得一幅幅正在消逝的地理人文图景跃然于永恒的纸页间,它们给我们以及无数后人搭建起一座通往诗意湘西、古老文明的桥梁,从而牢记民族的记忆,明晰我们的坐标,明确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这正是包括摄影、文学在内的一切艺术的终极意义 。
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摘自沈从文《边城》)
卓雅的湘西影像构建了湘西这片边地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不仅具有艺术创作之美,而且对湘西如何应对现代化、科技化、城镇化冲击,保护生态环境,赓续文化传统和古老文明进行了深刻思考,兼备真实的记录与严肃的纪实的双重功能与意义 。因此,卓雅以她杰出的湘西题材创作,被誉为“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

卓雅第一次来湘西是在1979年,此行并非为了摄影,而是参加一个美术培训班 。她说自己“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被它的魔力所征服”,无论自己怎样拼命地写生、作画,都有画不过来的急迫感 。于是,后来干脆用手中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方便回去后慢慢看 。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摘自沈从文《边城》)
1981年底的一天,卓雅在长沙五一路书店偶遇一本《沈从文散文选》,买回家后一口气读下来,不忍掩卷 。从此,她爱上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也爱上了沈从文先生文字里的湘西,那些“美丽清新而又沉忧隐痛的文字和意境”,深深地震撼着她、感动着她 。在对沈从文作品进行大量深入地阅读后,卓雅迸出了一个想法——即用摄影的形式表现他笔底的湘西 。于是,她独自背上摄影包,带上沈从文先生的著作,离开长沙,来到湘西 。当她租一条小船,顺沅水而下沿途拍摄时,感觉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山山水水如一幅青绿长卷在我眼前徐徐而过,我人生的画卷也由此而展开” 。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摘自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