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河乡( 二 )


张西河乡

文章插图
张西河乡行政地图黑龙寺山林黑龙山正名溜冰台山,位于张西河、谷大屯、南高崖三乡交界地带,因山中有寺名曰黑龙寺,故当地人又称黑龙山 。黑龙寺林场位于黑龙山北麓,出县城东经张西河乡不过四十多里的路程,乘车三四十分钟即可到达 。但若绕道南行,就要到南高崖乡,进十字河村,然后翻过整个山体黑龙寺山林是根据黑龙寺庙而得名的 。整个山林距县城20多公里,由黑龙寺林场管护 。林场场部林区在黑龙背山上一至六沟,占山地面积36310亩 。“黑龙背”山是俗称,实际是天镇第二峰溜冰台主峰北麓 。清末民国初,天然桦林长满一至六沟,由于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围民众砍伐,仅民国年间就有两次 。但桦林一次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山杏、小叶杨、青杨、山榆等 。植被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黄刺玫、玫瑰、桃丛等30多种,以及高山草甸的羊草等 。还有菌类植物松蘑菇、桦蘑菇、草蘑菇、巨型马勃(大的有脸盆大小)、茯苓、茯神、猪苓 。整个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织如毯 。远远望去,墨绿起伏,如同一条黑龙,所以俗称“黑龙背” 。民国29年(1940年)前后,伪天镇县政府又栽云杉100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护林员1人,看管此山林 。1960年正式成立国营黑龙寺林场,管护再生桦林,又开始人工栽育小叶杨,在山场植落叶松、油松等,黑龙寺山林得到更好的管护更新,有林面积上升到36000余亩 。林内有黑龙寺遗址一处,其不远处半山腰有“龙眼泉”二个,相距不远,再旱不涸,再涝不溢,寺庙和尚、上山放牧牲畜再饮不竭,人们说是黑龙的“龙眼” 。六条沟,沟沟有清溪渗流 。林草之间,有飞禽走兽20多种,黑翅鹰、山燕、喜鹊、红嘴鸦、麻雀、大灰雀、黄雀、雉、雉鸡、半雉、蜥蜴、蛇、獾子、黄鼬、猫头鹰、花背鼠、狍子、鼢鼠、山狸、啄木鸟、原鸽、鹧鸪、兔等 。夏秋之季上山,花香鸟语,溪水潺潺,更兼林绿草密,空气清新,十分宜人 。黑龙寺“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 。遗址仍有部分砖瓦,一只碾磙 。“黑龙双泉”在遗址东半坡上 。林木荫蔽,清澈见底 。便行桥该桥坐落于天镇县张西河乡大桥村,又名“通惠桥”,是建筑在村东和村西两座桥的总称,明朝时是大同府、宣化府运送物资、传递信息的主要通道,也是游牧部落开展茶马布匹等边境贸易的主要通行地之一 。清朝道光九年(1829年)建成现在的便行桥和东桥 。经考古人员测量,现在的便行桥长17米,高9.33米,基厚8.3米,上宽6米,跨径3米 。东桥长6.67米,是大(同)张(家口)公路桥涵之一 。西桥为单孔敞肩石拱桥,桥拱石碹,桥身砖砌,桥面石铺,桥额有“便行桥”字样 。桥面两侧有石板栏桿,石桿21对,每根上端雕一个石狮,石栏板上有雕刻花纹,至今保存完好 。从此往北走,丁家烟村西南有一堡,虽比不上保平堡壮观,但保存整齐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