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下辖镇 郑楼镇( 二 )


文章插图
人文历史郑楼镇历史悠久,曾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盐集散之大都,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 。原始社会,这里是涂山国女娲氏(或称女儿国)九夷部落 。九夷,后来音讹为套犹 。轩辕黄帝时,套犹人曾与之角逐,军事酋长被人称为蚩尤 。后又衍涂为徐,涂山国又称徐国,九夷亦音讹为徐夷 。据张用寰《古城会考据》说:“徐国与古埃及金字塔王朝和中国轩辕黄帝同时”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侵扰宋国,宋即迁所属宿国元人于套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分封制、置郡县,改周之套犹国为套犹县,县治仍在古城 。公元405年在此设立宿豫县 。晋永兴二年(公元305年),琅琊王司马睿置邸阁于宿豫城在郑楼镇古城山南麓,古黄河之北侧,相传有72道阶梯直通古黄河底 。隋末唐开国将军罗成于古城山经过,留宿古城山,传说其扣过战马之处,每年夏天连蚊子都没有,当地农民在此纳凉睡觉 。“古城”是郑楼的“长老”,据泗阳县志载:东周时属青州的套犹国,西汉又在套犹国都署套犹县,唐宋年间,古城一直作为宿迁县城所在地 。史上为套犹县、宿豫县、徐州、东楚州、泗州等治所,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城为水漫,州治南移,县治北徙,至今古城仍在水中为沙湮埋 。公元762年,宿豫县改为宿迁县 。清乾隆年间,淮扬道游击郑永泰于此建楼而得名“郑楼”,并兴集市,后王相居此,建“百花万卷草堂”及亭台、楼榭、假山、鱼池,曾经盛极一时 。今古城居委会所在地,就是古宿豫城址 。郑楼镇境内的“崔镇”即今张渡村一带,古称“崔镇”又名“崔野镇”,自古就是古运河畔有名的驿站,南宋丞相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去大都(今北京)曾留宿于此 。留诗数首,其中《发崔镇》诗曰:“高雁空秋兴,寒蜚破晚眼 。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 。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 。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 。元代状元、蒙古族大诗人萨天锡、明代大司马史可法皆来过此地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视察黄河水务,于四月二十八日御舟泊崔镇 。相传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沿运河南巡,龙船泊港留宿,听说崔镇,因嫌其音同“摧朕”,仅留一宿即匆匆离去 。1957年设郑楼乡,1958年改郑楼公社,1983年复置郑楼乡,2000年建郑楼镇 。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下辖镇 郑楼镇

文章插图
经济发展2012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48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56元,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0万元,财政收入171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7元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比2006年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632万元、4987万元、10311万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3%、15%、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50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16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8元,比2006年增长12% 。2011年全镇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836.15万元,占年初任务数1740万的105.5%,比上年实绩1271.16万元,增收564.09万元,增长44.44%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7.49万元,占预算965万元的115.8%,比上年实绩733.83万元,增收383.68万元,增长52.36%,出色地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 。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下辖镇 郑楼镇

文章插图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下辖镇 郑楼镇

文章插图
企业产业发展农业发展郑楼镇农业经济别具特色 。是着名的“省级无公害金针菜生产基地”、“优质冬粉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加工基地”、“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内培外引,2011年新增工业企业1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427万元,增长15.3%;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增长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