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为什么《长安三万里》让我感动,因为我看到了那束光啊! 高考历史之最电影推荐图片( 三 )


电影中,还借高适和杜甫的眼睛见证了胡姬酒肆一场疏狂无二的酒局:乍一看你道是为了描写李白的志得意满和盛唐文人群像的风流,其实背后还是杜甫笔下名篇《饮中八仙歌》的场景还原 。
除此之外,《长安三万里》还用瑰丽的画面描绘了月下独行的李白吟诵《行路难》,描绘了烟花漫天“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描绘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曲江宴会,甚至一闪而过的李龟年都会让你想起多年之后的那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新之:为什么《长安三万里》让我感动,因为我看到了那束光啊! 高考历史之最电影推荐图片】全剧的高潮部分自不用说,那就是中华文明史上那场最伟大而孤独的酒局——《将进酒》 。这首无论何时何地吟诵都让人心潮澎湃的伟大诗篇,会让每个人都脑补出诗仙大人是在怎样喝高了的情况下,一边劝酒一边绣口吐出半个盛唐——你劝人喝酒是“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搁着养鱼呢”,谪仙人劝酒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能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脑补这是发生在一间华丽酒肆里的场景,辉煌的灯光,喧闹的酒客,李太白饮至正酣,豪气勃发,挥金如土,才会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然而《长安三万里》里设定的场景却是众人在一个寂静的月夜坐在了滔滔不息的黄河边,来了一场露营party,面对着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永恒,让诗人心中涌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这种逝水东流的孤寂配上诗歌高潮处众人驰骋于现实和幻境之中,借着酒兴驾鹤排云而上,驰骋于天宫与大河之间,与天上宫阙中的“古来圣贤”“陈王酒宴”觥筹交错,极致的狂野和浪漫最后归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沉默,这段纵横天外的潇洒动画镜头配上伟大的《将进酒》,确实是让彼时坐在电影院里的我有了一种爽到了的感觉 。
《长安三万里》版本的《将进酒》(图片来源:豆瓣)
当你在心中默念李白的诗,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吗?我有时是会的 。尤其是在看《长安三万里》的过程中,因为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不断闪过的历史人物和两位男主起伏飘零的人生,以及用另一个视角描绘的安史之乱,长安城的毁灭,激发起了我比“重现历史场景”更深一层的感慨,那就是文明的毁灭和永恒 。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用理想与实现的标准看李白的人生,他的人生其实挺失败的,虽然即使李白最忠心的铁粉都不得不承认他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但李白的人生最高理想依然是出仕 。然而,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高官宰相,大多已经隐入历史的烟尘之中,但李白却如一颗耀眼的恒星,将历史的夜空照耀得宛如白昼 。即使一千多年过去,我们只需要念着他的诗,就能感受到他的才气扑面而来,能与一千多年前追逐他的“粉丝”共情 。在看《长安三万里》时,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课本、诗集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都在盛唐同一个时空下作为普通人生活着、交往着、彼此欣赏和追逐着,所以我们如果穿越回去,甚至可以去参加这样同时有好几位大诗人的酒局,这是一件多么神奇而美妙的事情啊,正如去赴宴的岑夫子和丹丘生,谁能想到这场酒局和宿醉竟成为了永恒 。
然而,“永恒”总是和毁灭相伴相生 。正如上面提到的为盛唐的伟大定格永恒瞬间的那些大诗人,最终都逃不过在即将到来的安史之乱中离乱流散——“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野蛮的战火和杀戮似乎将一切文明的美好都撕碎了 。和许多只是侧面描写或是描绘山雨欲来的危机前兆的作品不同,《长安三万里》用高适的视角正面描写了安史之乱中繁华的毁灭:曾经玉真公主宴会上精心训练的跳舞大象,浑身烈火绝望地在朱雀大街上狂奔;曾经在宴会上光彩夺目的舞姬,此刻绝望地站在残破的高楼楼顶兀自跳着死亡前的胡旋舞;曾经烟花繁盛、歌舞升平的扬州二十四桥狼烟遍地,举着火把的士兵轰隆隆从桥上踏过……当这些令人心痛的画面被还原在一千年后的荧幕上时,我们也亲眼看见了李白从月下云端的仙人变成了身披枷锁的囚徒,这一切让人又一次想起韦庄《秦妇吟》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