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 二 )


持续经营

文章插图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分析10.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 。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业绩来源 , 对母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 。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 , 这不仅使母公司对其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 , 而且可能导致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11.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 。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 , 这表明被审计单位资产质量恶化 , 资产变现能力差 , 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 。12.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巨额对外担保 , 这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可能面临重大的债务清偿连带责任或其他偿付责任 。一旦这些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损失 , 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经营方面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通常 , 关键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 在被审计单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 则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从而使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2.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将停产或转产 。例如 , 某农药生产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高毒农药 , 根据国家禁止、限制部分高毒农药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政策 , 企业将面临被强制淘汰的政策风险 , 从而导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3.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 。如果被审计单位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 , 表明其在销售、经营和採购方面将面临极大困境 , 从而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 。4.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 。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于科技研发人员、技术熟练工人、重要原材料等 , 如软体开发公司从事软体设计的关键人员 。如果企业缺乏这些对持续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资源 , 将可能无法持续经营 。此外 ,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併购来达到快速扩张、提高利润的目的 。如果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与规模的快速扩张不相适应 , 或是对併购企业缺乏管理经验 , 未实施有效的监控 , 这很可能使公司整体管理陷入瘫痪 , 从而导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其他方面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 。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 , 则有可能被有关部门撤销或责令关闭 , 或被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 , 这将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或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2.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 。有些企业由于其生产特性 , 在生产周期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停工、停产是正常的 。例如,北方某些乳品加工企业因没有足够的鲜奶可供加工生产乳製品 , 于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停产 。但如果企业因其生产卫生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 , 细菌含量超出国家标準数倍 , 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产整改 , 则属于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 。因异常原因导致的停工、停产 , 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例如 , 被审计单位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资而分得的红利 。如果子公司所在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 , 被审计单位能否收到红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 。4.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 。在被审计单位营业期限届满后 , 如果股东不準备继续经营 , 被审计单位将被清算从而无法持续经营 。5.投资者未履行协定、契约、章程规定的义务 , 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例如 , 因外方股东未能按章程规定的期限出资 ,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拟撤销对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 , 这将导致其无法持续经营 。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 。不可抗力因素超出了企业可控制和预测的範围 , 如战争、恐怖活动等 , 企业可能因此无法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 , 从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 。此外 , 企业股东之间产生纠纷、股权转让频繁等情形 , 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股东的预期 , 从而导致股东对企业失去信心 。在此情况下 , 企业有可能被清算 , 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会计分期一方面 , 持续经营假设併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 。基于持续经营假设 , 会计主体採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 , 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 , 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 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 , 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 ,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 , 并且是现实的选择 。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 , 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 。最具说服力的是 , 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 , 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 。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 , 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 , 而是以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 。另一方面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 , 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 , 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 , 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 , 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 风险日益增大 , 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 , 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 。因此 , 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 , 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 , 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 。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 , 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