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裘( 二 )


孔雀裘

文章插图
龙袍原件已化成碎片王道惠还记得,当时的感觉“看了就心疼” 。这件龙袍的全名是“孔雀羽织金妆花柿芾过肩龙直袖膝栏四合如意云纹纱袍面料”,长约17米,宽约70厘米 。文物专家后来在这些龙袍料的腰封上,查到它出于江南织造 。史料记载,元明清三朝都在南京设官办织造机构,到了明清鼎盛时期,家家户户机杼声昼夜不停,秦淮河畔好不热闹 。始于东晋的南京云锦,因如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在当时是宫廷的御用之物,这织金挑花的云锦,平民百姓也消费不起 。定陵的这些龙袍料,正是南京云锦的巅峰之作 。“没想到,去了以后,定陵提出来能不能由我们担当複製任务,这个项目就落在我们头上了 。”于是,作为技术骨干,王道惠在北京一待几个月,三次往返,一头扎进去,就是5年 。
孔雀裘

文章插图
明代孔雀羽 妆花纱龙袍料 30年过去,在王道惠那略显侷促的卧室里,複製时的手稿、丝织样品,研究用的放大镜、显微镜,甚至是线头和碎纱布,都用纸、布还有塑胶袋装起来,保存在立柜里 。如今76岁的她,说起那5年,眼里闪着光,神情就像在回忆童年 。无人识複製技法1984年,历时5年複製的万曆皇帝妆花纱龙袍终于下机 。龙袍被送到北京参加鉴定会 。当时新华社的报导说,着名作家沈从文作为服饰专家评价道:“这件明皇朝袍料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都同历史真品相同,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位教授则说,读《红楼梦》,都知道有关孔雀羽能织成衣料,过去总觉得这是作家的夸张,没想到如今真的用孔雀羽织成了龙袍,才让人知道曹雪芹所说不假 。作为当时複製工作的总负责人,王道惠说,龙袍所获得的认可,是她几十年从事云锦研究最大的成就 。複製龙袍的工作繁琐而又困难 。王道惠说,一开始很难摸到头绪,通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研究,这件龙袍的织造技艺与现代的技术非常不同,它採用的是“纱地妆花”织造技法 。当时询问了南京为数不多的老艺人,大家既没见过妆花纱,也没见过织纱的织机,这项技术到了这时,已经失传 。为了研究它的织法,王道惠一个人驻在北京,一头扎进複製工作里,她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又查询各种记载有云锦的文献,甚至细数整件衣襟经纬向各由多少根丝线织成,希望以此準确还原明龙袍的样貌 。那时候,定陵博物馆的保管员,常常看见她下了班还在工作,就叹道“怎幺不知道休息”!与此同时,在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寻访民间的织机,找来一位新中国成立前在苏州、无锡一带装织机的老师傅,这位师傅提供的织机能织素纱,可是对妆花纱却无能为力 。后来,云锦研究所又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终于製成了能织出大型整幅妆花纱的织机 。再现“宝玉雀金裘”除了织机和妆花纱的问题,龙袍的名贵,还在于使用了金线和孔雀羽 。王道惠说,褪色的龙袍上,当时唯有17条龙依然色泽艳丽,还闪着五彩的光,这就是因为使用真金线和包裹了孔雀羽的丝线来做原料 。南京郊区的龙潭,曾是明朝製作真金线的官营作坊 。在当时,那里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是全国唯一还生产真金线的地方 。製作真金线,首先要把金块製成金箔 。两人相对而坐,轮流举锤,经过3万多下的锤打,把一块厚重的黄金,变成轻如鸿毛的金箔,再把金箔粘在一种特殊纸张上,压紧抛光,最后裁成条,剥出金线,和蚕丝相互缠绕,捻搓成金丝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