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普通人的爱 温润这座城

本报采访人员 何无痕
两个年轻人,因为不约而同做了一件特别的“小事”,他们的人生在某一点上有了交集。
在厦门学习或工作的他们,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都在这个夏天配型成功、完成采集。为什么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面对采访人员的采访,他们的答案基本一致——偶然、刚巧、顺便,比如,献血时偶然听到了相关宣传,刚巧也想帮助人,顺便就报了名……似乎就是件轻飘飘的小事,两人都说不出太多所以然。
真的只是“偶然、刚巧、顺便”么?
爱生活的大学生
把希望带给另一个家庭
2000年出生的张子龙,是厦门市第3位“0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正就读于集美大学,热爱运动,喜欢在朋友圈发点牢骚,说点生活趣事。他会抓拍下五位同学挤在一把小伞下避雨的画面,配文“小小雨伞承受了太多太多”;发张自己正在复习功课的照片,配文“今晚我和航海学只能活一个”。
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张子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2019年5月,市红十字会到集大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采集活动,张子龙和舍友听到宣传后一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两年后,张子龙接到电话,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经历了忐忑和犹豫,张子龙决定捐献。今年7月16日,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张子龙成功捐献了34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完成捐献后,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信,那是受捐者家属写好的一封长信,他们将年轻的张子龙称呼为“恩人”,并在信里详述了生病始末。这是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故事,顶梁柱的倒下让这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债台高筑,走投无路,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相信有了您的帮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非常幸运。”
这封信让张子龙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究竟价值何在,他又感动又激动,并庆幸当时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在医院休息好后,他终于回家了。几天后,他在朋友圈里发图晒出一桶打捞起的螃蟹,并写道“收获满满”。
受姥姥豁达精神感召
男护士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另一位捐献者是22岁的年轻人林乾,他是厦门第10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张子龙是第105例。林乾的职业稍显特殊,他是厦门弘爱康复医院的一名男护士。
为何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林乾的初衷是,“单纯想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答案背后,有关于林乾自己的故事。在别人看来,林乾似乎有些早熟,这些年他一直在试图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比如,经常献血和参加志愿服务;比如,他尚在大一就动起了未来要捐献器官的念头。
林乾说,这与自己童年的经历有关。父母过早分开,不愉快的家庭氛围让他心里有不少遗憾,而带大他的姥姥对他影响至深,其中最关键的是姥姥对人生的豁达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捐献器官的想法,就来自姥姥临终前的提议。
林乾帮助的对象是一名一岁多的幼儿,这让他觉得是冥冥中的缘分。“我就是名普普通通的热心人,只是小时候的经历,让我更加希望这个刚出生一年多的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林乾说。
8月3日上午,林乾成功捐献了11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这些“救命血”被送往北京,为这名孩子带去生的希望。
两名年轻人的故事,在他们自己眼里也许是“普普通通的事”,但这份爱心让他们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馈。也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爱,悄悄地温润了这座城市。
【 普通人|普通人的爱 温润这座城】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