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部( 二 )


和硕特部

文章插图
鄂齐尔图汗时期的天山和硕特部 所封的汗17世纪30年代和硕特部固始汗一支的民众东进青藏高原,部分留居乌鲁木齐周围,部分民众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 。和硕特汗国,一般指固始汗建立的汗国,个别时候有的人也指乾隆帝重新分封的準噶尔四汗之一沙克都尔曼济的辖区——这个辖区还不是严格的汗国,在预备阶段就随準噶尔汗国的消亡而枯萎 。準噶尔汗国诸部里,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周围广大区域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乾隆帝部署军事行动,分兵两路出击 。两路哨探兵会合一处,则令阿睦尔撒纳为首 。两路大兵会合一处后,即以班第为首,这次主要靠準噶尔降部打头阵 。进军途中,阿睦尔撒纳打出了象徵自己身份的旄旗,準噶尔人纷纷归顺 。清军“师行未及半载,初无血刃遗镞之劳,军资诸费,较前甫及十之一二 。即喀尔喀部落,亦并未以大兵经过,稍有滋累 。而所至耕牧不移,壶浆夹路,为亘古所未有 。”乾隆帝还谕“达瓦齐若能去逆效顺,朕自当另有加恩之处 。”六月二十四日,準噶尔首领达瓦齐被当地人擒获 。至此,清廷认为準噶尔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乾隆帝曾对大臣们说:“準噶尔平定之后,朕意将四卫拉特,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 。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 。朕曾面谕车凌、阿睦尔撒纳二人 。”而阿睦尔撒纳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战后回到準噶尔掌权,乾隆帝的初衷与阿睦尔撒纳的初衷完全不同,两个重要人物在这个特定问题上主观意识上的相悖,是造成他们日后决裂的潜在因素,这也是清朝继罗卜藏丹津之后因为政治分封问题而引发冲突的又一个事件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辉特汗巴雅尔“抢掠洪霍尔拜、扎哈沁等五百余户,杀伤人众,劫夺牲只” 。清定边左副将军兆惠令宁夏将军和起率吐鲁番回兵进攻巴雅尔时,吐鲁番伯克莽阿克里、宰桑哈萨克锡喇、台吉尼玛等勾结巴雅尔,于途中杀害和起 。这时,和硕特汗沙克都尔曼济率所部迁移至巴里坤清军大营,并因乏粮请求接济 。参赞大臣雅尔哈善与负责供应军粮的黄廷桂不和,黄廷桂“故阴绝其粮,使其士卒饥馁,致采青杏叶以食” 。雅尔哈善恐沙克都尔曼济得不到粮食发生变乱,乃派兵乘夜袭击,杀死降众四千余人,“以杜后患” 。雅尔哈善此举带来严重后果,头领噶勒藏多尔济等人复叛,并于次年三月攻陷伊犁 。阿睦尔撒纳闻变,潜回博罗塔拉河 。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清军第三次进军伊犁,清军与準噶尔属民进入新一轮激战中 。鑒于準噶尔反覆无常,下令清军大开杀戒,“命悉行剿灭,其户口牲只等,即赏给伊(车凌)等属人 。”成衮扎布率军出北路,兆惠率军出西路,準噶尔头目巴雅尔、达什车凌、尼玛等先后被擒,阿睦尔撒纳逃走 。乾隆帝重新分封的準噶尔四汗中和硕特汗被清军误杀,辉特汗和準噶尔汗参与叛乱被杀,唯车凌所率杜尔伯特部与达什达瓦之妻所部始终忠于清朝,得以保全 。西迁沙俄东归据历史记载,和硕特蒙古大体分为四次(1628年、1663年、1669年、1676年)西迁,他们在伏尔加河流域联合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的一部分,驻牧的140余年间,与沙皇俄国进行过控制反控制的斗争 。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公曆1月5日,在渥巴锡、恭格、雅兰丕尔等带领下,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的17万人,历经千辛万苦,牺牲了大半人口,4万3千人终于回到故土 。东归的和硕特大小首领共24名,他们是:根敦诺尔布、恭格、雅兰丕尔、诺海、博克班、蒙衮、巴雅尔拉湖、业林、腾特克等 。东归者在和硕县 。现分布地区1949-至今 。如今,和硕特蒙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和硕县等地)、青海(海西州等)、甘肃、内蒙古阿拉善盟及外蒙古西部科布多省,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 。和硕特蒙古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新疆巴州和硕县等地是主体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