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四大名剎( 二 )


中原四大名剎

文章插图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城内自由路西段,创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初名建国寺 。传说原为战国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宅院 。后寺院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重建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诏改寺名为大相国寺,御书“大相国寺”寺名,以纪念自己从相王当上皇帝 。到了宋朝,大相国寺作为京都最大的佛寺,因受皇帝崇奉,地位日益隆高,成为名动天下的皇家寺院,鼎盛时期辖64禅院、占地540亩 。宋太宗、真宗均出资对大相国寺进行大修,寺内更是名僧辈出 。现在的大相国寺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的,占地30亩,建筑群由南向北,沿中轴线整齐排列 。主体建筑有正门、二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和藏经楼五重建筑 。中轴线两侧,是对称式的两列阁楼式建筑 。由新加坡灵山寺赠送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于1993年安奉于寺内 。
中原四大名剎

文章插图
河南汝州风穴寺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汝州市市区东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的山峦中,拥有唐塔等历代古建筑和中国第三大塔林,是一处兼具文化与自然特色的古蹟 。1988年,风穴寺及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原四大名剎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风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香积寺,至隋代改名为千峰寺 。唐代进行了扩建,易名为白云寺 。寺庙地处嵩山支脉少室山的南麓,寺东南山侧有穴,天变而出风,故山又名风穴山,寺也俗称风穴寺 。此后历代尤其是五代、明代和清代,都对寺庙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 。建筑特色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整体具有园林的风格 。全寺现存建筑140余间,多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时所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钟楼、藏经阁、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钟楼、毗卢殿和中佛殿历史悠久,保存最好,价值较高 。
中原四大名剎

文章插图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赐名,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 。塔高22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外廓呈梭形曲线,每层均悬挂风铎 。塔剎由覆钵、相轮、宝盖和火焰组成 。整个塔造型优美,比例匀称,是中国现仅存的7座唐塔之一 。中佛殿是典型的金代建筑,坐落在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俱为三间,单檐歇山顶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和二菩萨、二弟子像,殿前多明清碑刻 。钟楼和毗卢殿建于明代 。钟楼又名悬钟阁,建在6米高的石台上,为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楼内悬挂一口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大铁钟,重约800公斤 。毗卢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是全寺最大的木建筑 。其殿前有月台,四隅置石兽,殿内中部为神坛,横占三间,上置明永乐七年(1409年)周藩王所赠白玉石佛一尊,高2米多 。院落内还有铁佛一尊,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所铸 。风穴寺外有奎光塔,和寺内的至高点望州亭遥相呼应 。寺院周边的山坡上还分布着上下两处大型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砖塔石塔146座,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和山东长清灵岩寺,位居中国第三 。全寺周边山清水秀,林木葱郁,风景幽美,现已闢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南阳水帘寺水帘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的河南省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大相国寺并称“当代中原四大名寺” 。水帘寺是中国临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地区佛事活动中心,河南省南阳市佛教协会就设在寺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