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元世祖忽必烈的隐忧与两次征日失败( 二 )


至 元二十四年(1287年),正当忽必烈为对付海都等西北诸王殚精竭虑的时候,东道诸王首领乃颜,领导成吉思汗三位弟弟的后裔,在东北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 乱 。年逾古稀的忽必烈,不得不亲自统率大*,前往平叛 。虽然乃颜很快战败被,叛乱逐渐平息,但以海都为首的西北诸王之乱,直到忽必烈去世也没有得到解 决 。蒙古黄金家族成员向忽必烈发起的挑战,并非仅仅是在争夺蒙古大汗的宝座,双方在意识形态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 。
塔剌思大会后,西北诸王曾 派使臣入朝质问忽必烈:“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何故?”这些蒙古宗王认为他们才是成吉思汗《大札撒》的恪守者,而忽必烈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背离者 。南宋灭亡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局面的重现,同时又成为忽必烈新的征程的开始 。日本、安南、占城、缅国、爪 哇,一个个被列为他的征服目标 。可惜的是,幸运之神不再眷顾忽必烈,他的好运就此发生逆转,上述征服行动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而尤其使他难以释怀的是至元 十八年(1281年)征日的惨败 。
蒙古兴起时,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的统治之下 。忽必烈即位,顺利解决高丽问题后,即将目光投向日本 。从至元 三年至十年(1266—1273年),忽必烈先后五次派出使臣赴日招抚,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均不得要领而回,于是引发了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第 一次征日 。此次征讨,大*虽于今九州福冈附近博多湾等处登陆,但因遭遇台风袭击,战船大部被毁,最后无功而返 。
元世祖忽必烈的隐忧与两次征日失败
第一次征日并未使忽必烈灰心,此时他正密切关注南宋战事,于是继续派使臣前往日本招抚 。这次幕府终于有了明确答复——将来使全部斩首 。当消息传到大都时,忽必烈终于被激怒了,一个专门对付日本的机构——征东行省建立起来了 。
网络配图
至 元十八年五六月间,两支庞大的远征*驶向日本:一支从合浦(今韩国马山)出发,由第一次征日主将忻都率领,共四万人,战船九百艘;一支从庆元(今浙江宁 波)出发,由南宋降将范文虎等率领,共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 。可到八月初,台风再显神威,彻底摧毁了元*战舰 。十四万大*生还者不足五分之一 。前近代世 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远征就这样失败了 。这是忽必烈一生从未遭受的惨败,使其颜面尽失,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
此后,忽必烈虽然又先后三次重组征东行省,但终其一生,再也不能派出一船一卒,因为庞大的征需已使百姓不堪重负,国家财政岌岌可危 。日本则因两次抗元均借助了台风之力,炮制出所谓“神风”之说,太平洋战争后期出现的“神风突击队”即源于此 。
中 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认为:元朝第二次征日失败,原因很多 。就日本而言,有了第一次战争经验后,幕府早已在九州沿海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各地精 锐武士云集于此,以逸待劳,严阵以待 。相比之下,元朝则显得准备不足,比如,当元*请求忽必烈为远征*配备足够的战马、火器时,忽必烈竟以海战不需此类装 备为由予以回绝 。对征日统帅,忽必烈也未慎重考虑,以致将领之间战前矛盾重重,无法协调统一指挥,在鹰岛迟滞达一月之久,失去了最佳战机 。更为致命的是,因*事征调期限很严,远征*不少战舰系没有龙骨、只适合内河航行的平底船改建而成,日本九州海下考古发现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以这样的战舰越海奔袭日本,会留下巨大隐患,在台风来袭时不堪一击 。所以说,所谓的“神风”之威,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元朝自身原因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