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蕙等在研究蜡梅科的花粉形态时发现,夏蜡梅花粉的覆盖层无穿孔而与蜡梅科其他属不同;黄坚钦观察了夏蜡梅传粉,夏蜡梅的花芽分化具向心特徵,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与蜡梅基本一致,但不存在像蜡梅中花粉发育异常的现象 。李林初证实了夏蜡梅的花粉形态与美国蜡梅属花粉形态的差别,指出“传粉机制的完善化”是花部演化的主要方面之一 。花色和香气会影响到昆虫来访,成为传粉机制完善化的一个专化特徵 。夏蜡梅花白色,无香味,加上它不形成“食体”,表明对昆虫传粉的适应机制较不完善,反映了它的原始性 。从夏蜡梅的雌蕊和退化雌蕊数目之和(19-20)则可见它的雌蕊数也许并不少于“美国夏蜡梅”,而退化雌蕊的出现可能正是由于传粉机制的适应性差、部分雌蕊长期不能授粉所致,这样就可能使得它的后代不能广为繁衍,成为夏蜡梅分布区狭小以致沦为濒危植物的原因之一 。郑万钧等记载了夏蜡梅的大枝二歧状分枝的现象 。而李林初观察到美国蜡梅常在二分叉大枝的中间生有一个较细的主枝,呈现向单轴分枝式样演化的趋势 。根据塔赫塔江(A.Takhtajan)陆生植物孢子体分枝方法,最初类型是等二叉分枝,随后向不等二叉分枝、二叉合轴分枝、单轴分枝方式演化,表明了夏蜡梅在分枝方式上的进化趋势 。塔赫他间又认为,某些植物下端的基生叶具柄,但上端的茎生叶贯茎而无柄,呈现叶柄变短的系列性重演,而后一形式无疑比前一形式特化而为次生性的 。因此,夏蜡梅明显地呈现出分枝方式由原始向进化类型的过渡 。斯特宾斯(Stebbins)指出,“凡是具有不对称核型的植物,通常都在形态上专化,有时在茎叶部分专化,有时在花果部分专化,或在两方面都专化” 。而“减化是维管植物在进化中逐渐专化的最普遍的趋势” 。从前文分析可见,无论从染色体(核型)资料还是形态学特徵的比较研究来看,似乎都一致地表明夏蜡梅较为原始,美国蜡梅的变种光叶红蜡梅(形态特徵上还包括其原变种和西美蜡梅)比较进化 。因此,恰恰与奈斯利(Nicely)的假设相反,李林初认为夏蜡梅属可能以夏蜡梅起源于东亚(中国),以后再进入北美洲,演化成较进步的“美国夏蜡梅”植物 。吴征镒等认为东亚和东南亚的北缘是东亚—北美区系的发源地,夏蜡梅属可能提供了又一个例证 。形态特徵高1-3米;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对生,无毛或幼时被疏微毛;芽藏于叶柄基部之内 。叶宽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1-26厘米,宽8-16厘米,基部两侧略不对称,叶缘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细齿,叶面有光泽,略粗糙,无毛,叶背幼时沿脉上被褐色硬毛,老渐无毛;叶柄长1.2-1.8厘米,被黄色硬毛,后变无毛 。花无香气,直径4.5-7厘米;花梗长2-2.5厘米,有时达4.5厘米,着生有苞片5-7个,苞片早落,落后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状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3.6厘米,宽1.2-2.6厘米,白色,边缘淡紫红色,有脉纹,内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顶端内弯,椭圆形,长1.1-1.7厘米,宽9-13毫米,中部以上淡黄色,中部以下白色,内面基部有淡紫红色斑纹;雄蕊18-19,长约8毫米,花葯密被短柔毛,药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着生于杯状或坛状的花托之内,被绢毛,花柱丝状伸长 。果托钟状或近顶口紧缩,长3-4.5厘米,直径1.5-3厘米,密被柔毛,顶端有14-16个披针状钻形的附生物;瘦果长圆形,长1-1.6厘米,直径5-8毫米,被绢毛 。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米山地沟边林荫下 。适宜较阴湿,具腐殖质的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怕烈日暴晒,在充足柔和的阳光下生长良好,宜栽在疏林下或其它夏季无直射阳光处,若光照过强,盛花期的乾热风会使花瓣乾枯,应及时向植株及周围洒水,增加空气湿度,可延长花期 。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阴雨连绵要注意排水,以免土壤积水导致烂根 。分布範围分布于中国浙江临安市顺溪镇的直源、大明山、千亩田等地,颊口镇的前坑,龙港镇的双石边村一带以及西部天台县境内 。繁殖方法夏蜡梅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法、分株法、压条法 。播种每年10-11月间,夏蜡梅瘦果外壳由绿转黄,内部种子呈棕黑色时,即可採收,取出种子,阴乾后贮藏,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湿度 。秋播或春播均可,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种,催芽24小时,能保证较高的出芽率 。另外,选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作苗床,幼苗成活率也较高 。幼苗期需遮荫,冬季要覆盖防冻 。成苗后的植株适宜在没有强光照射和比较乾燥的环境里生长 。分株因夏蜡梅根櫱萌发力强,于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发前,掘起株丛,用利刀或钢锯分开成若干小株,每株需有主根1-2条,然后栽种 。易成活,2-3年后便能开花 。压条有普通压条、开沟压条、堆土压条、套盆压条与高空压条等方法 。每年2-3月间,选生长茁壮,1-2年生枝条,根据不同的方法,将入土的部位用刀刻伤,在刻伤部位撒少许ATP生根粉或抹上500ppm萘乙酸,然后埋在以砻糖灰作介质的土中,经常保持土壤湿润,2个月左右便可生根移栽,当年即可开花 。嫁接这是夏蜡梅的主要繁殖方法,也是製做盆景的唯一手段,分切接和靠接 。切接:宜于春季当芽刚萌动时进行(农曆春分前后),最佳期仅一周左右 。为延长嫁接时间,可将部分母株上的芽抹掉,待新芽长至小米粒大小时进行切接 。约在切接前1个月,从嫁接成长后2-3年的壮龄夏蜡梅树上,选粗壮而较长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先截去顶梢,使养分集中在枝的中段,有利于嫁接后成活,生长充分 。接穗长6-7厘米,留1-2对芽,削取长的切面宜浅,以略微露出木质部为度 。砧木用分株后培养2-3年的狗芽蜡梅,也可用蜡梅实生苗(2-3年生), 製作盆景时可用老根上往年萌发枝条 。切下时用刀不宜深,以微露出木质部为宜 。缚扎后在接口涂泥浆,然后用疏鬆碎土把砧土和接穗一齐封住 。接种约 1个月,即可扒松封土,检查是否成活,然后仍需封地,以免刚接活的嫩芽受到风吹日晒而死亡 。用此法繁殖夏蜡梅,生长甚旺,成活率可达80-90%,培养2-3年后即可开花 。靠接:适宜在春、夏季进行,以5月 (阴曆立夏、小满)效果最好 。因夏蜡梅枝脆易断,所以靠接时要特别小心 。作砧木的狗芽蜡梅,接时去顶 。双方都削去一长条的皮,长约3-5厘米,然后把切口对齐,用麻缚住,外面涂泥浆封住 。成活后(约1个月),分3次把接穗从接口以下处切断,每7天割1次,每次割三分之一 。组培夏蜡梅外植体的消毒有别于其它植物,若採用常规消毒很容易杀死外植体,消毒过轻,又容易污染 。4-5月採取夏蜡梅当年生嫩枝,用洗衣粉水溶液清洗乾净,剪成带3-4个基节的材料,进行消毒 。先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0秒,无菌水沖洗3次,然后再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4分钟,无菌水沖洗5-8次 。接种时切去两端与消毒液接触部分少许,剪成带有1个茎节的小段,接种于培养基上 。将切好的夏蜡梅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即硝酸铵、硝酸钾减半,硫酸镁、硫酸锌加倍)培养基上,附加6-BA1-1.5毫克/升+KT0.5-1毫克/升+NAA0.5-1毫克/升+IBA0.2+2,4-D0.2毫克/升 。水解乳蛋白(LH)50,培养温度23-28℃,每天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1000-2000LX 。接种10天后,外植体稍有膨大,半月后萌动明显,20-25天,逐渐抽生出嫩绿的芽苗,当芽苗长到2-3厘米高时,转入MS减半附加NAA0.2毫克/升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3周后,可长出较好的根系 。生根后的试管苗经炼苗1-2周时间,洗净根上粘附的培养基,移载于腐质土加砂土(1:2)的基质中,保温、保湿、遮荫,精心管理,逐步过度,1个月后可定植 。此种繁殖方法,每年可产组培苗数万至数10万株 。主要价值研究夏蜡梅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树种属,为研究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间的渊源关係提供了活资料 。观赏夏蜡梅花形奇特,色彩淡雅,是一种值得在园林绿地中套用的花灌木 。可孤植、丛植或配植 。宜栽在半阴半阳处及有散射光的林下和建筑物背光处 。如庭院、假山旁、大树下、林带边等处 。也可盆栽观赏,布置阳台、庭院等 。药用夏蜡梅入药,花蕾于初开之花,有解暑、清热、理气、止咳等功效 。花和根可治胃痛 。其叶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中国民间早已利用入药,药典记载“山蜡梅叶”及其製作“山蜡梅茶”,用于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药理实验还证明,腊梅茶除防治感冒外还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及轻度平喘作用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讨论稿)——Ⅱ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濒危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濒危 。濒危原因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