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与高拱谁更厉害?揭秘张居正与高拱的争斗( 二 )


隆庆临*前 , 遗诏让冯保晋升为掌印太监 , 入顾命大臣行列 。对这样的遗命 , 高拱心里很不服气 , 认为大明200年来 , 没有太监受顾命的规矩 。但理解要执行 , 不理解也要执行 , 因为这是先帝的既定方针 , 没人敢违背 。
万历一登基 , 内阁两大臣高拱、张居正 , 加上内臣第一大太监冯保三足鼎立 。这就如曹、孙、刘三股政治势力 , 高拱好比曹操 , 因为他是首辅 , 说话最有分量 , 而张居正和冯保好比刘备、孙权 , 和高拱没法单打独斗 , 但两人联合起来 , 力量的天平就向张、冯这边倾斜了 。
张居正早就和冯保暗通款曲 , 两人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一拍即合 。
对这样的局势 , 高拱也早默察在心 。隆庆帝*重时 , 双方已经暗中来个回合 , 相互侦查火力 。首先是张居正的亲信唆使户科给事中曹大野上疏弹劾高拱 。给事中是监察六部九卿的* , 和监察十三行省、两都的御使合称“言*” , 是专门给*员找毛*的 。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设计 , 可到了明朝后期 , 一些言*基本上沦落成皇帝或者权臣的枪手 , 说让咬谁就咬谁 , 说咬几口就几口 。曹大野的上疏中列举了高拱十大不忠——“不忠”是帝制时代能给政敌扣上的最大帽子 。可快*的隆庆帝不想在自己见列祖列宗之前朝局动荡 , 他还得让首辅高拱在非常时期稳定局势 , 所以很生气 , 要求处罚这个乱咬的监察*员 。张居正和冯保当然要保护为自己打头阵的先锋 , 于是便做了手脚把曹大野调到京外做* 。
高拱也不示弱 , 你能找到言*当枪手 , 难道我就找不到?因为他知道关键时刻皇上离不开自己 , 于是他一方面上疏要求退休 , 反守为攻;另一方面授意属下上疏攻击张居正和冯保 , 并举太监赵高李斯引来秦朝亡国之祸、嘉靖朝大*臣严嵩勾结太监害*夏言等典故 。所指者谁 , 昭然若揭 。
扣帽子、抓辫子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最重要的技艺之一 。张居正何等聪明的人 , 一眼就看出这个典故的破绽 , 说这厮竟然把圣上比喻成秦二世——这一反击简直无可抵挡 , 而冯保则作内应 , 放出风来 , 说万岁爷因为被比喻成秦二世 , 非常生气 。这一下 , 把上疏的人吓了个半* 。
张居正的聪明就在于他并不想去处罚被高拱指使的枪手 , 而是吓唬攻击自己和冯保的言* , 制造一种气氛 , 让他们不敢步后尘 。
这场风波过后 , 新皇帝登基 , 朝局基本稳定 , 高拱和张居正也到了摊牌的时候 。高拱首先发起攻击 , 要求扩大内阁权力 , 削弱司礼监的作用;同时 , 和自己推荐的高仪商量 , 决定用“两高”同盟来和“张冯”同盟对阵 。可高仪看出这场斗争的极大风险 , 不敢趟这池超级浑水 , 对高拱说 , 先生说的不错 , 所说的都是大丈夫该做的事情 , 但祸福难以预料 , 我虽然不赞成先生这样做 , 但也不敢阻止先生 。
高拱决定先下手为强 , 孤身出击 , 草拟了一道奏折 , 建议采取五项措施 , 限制司礼监的权力 , 扩大内阁的权力 , 并且通报给张居正——同是辅臣 , 这是必须的程序 。抑制宦*是个政治正确的命题 , 张居正没理由反对 , 还当面夸赞高拱此举将建不世之功勋 , 可背后却马上向冯保通风报信 , 商量对策 。高拱的奏折递上去后 , 得到的回答是:照先朝的既定方针办 , 也就是委婉地否决高拱的建议 。高拱不甘心 , 干脆图穷而*见 , 授意一帮言* , 明确攻击冯保有“四逆六罪”、“三大*” , 要求将冯逮捕公审治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