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期末复习总结( 二 )


按照,软件工程是指将工程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的过程,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靠性 。
10.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实现软件的优质高产,其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
11.软件工程三要素:①软件工程方法;②软件工具;③过程与管理 。
12.常用的软件工程方法:①面向功能方法;②面向数据方法;③面向对象方法;④面向问题方法;⑤面向方面的开发方法;⑥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⑦可视化方法 。
13.软件开发环境,也称软件工程环境,是相关的一组软件工具集合,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是包括方法、工具和管理等多种技术的综合系统 。其设计目标是简化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 。其应具备的4个特点:①适应性;②坚定性;③紧密性;④可移植性 。
14.(GB)软件生存周期分为7个阶段:
①开发策划 。主要完成问题定义、可行性论证、指定开发计划和项目申报立项,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
②需求分析 。确定软件须具备的具体功能、性能等,即“必须做什么”及其他指标要求 。
③概要设计 。主要设计软件的总体结构,结构组成模块,模块层次结构,调用关系及功能,并设计总体数据结构,即“主要怎么做” 。
④详细设计 。对模块功能、性能、可靠性等进行具体技术描述,并转化为过程描述 。即“具体怎么做” 。
⑤编写程序 。将模块的控制结构转换成程序代码 。
⑥运行维护 。对交付并投入使用的软件进行各种维护,并记录保存文档 。
15.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①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优化组合且少而精;②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③坚持进行阶段评审;④实行严格的软件产品控制;⑤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⑥软件工程的结果应该能清楚地审查;⑦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
16.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①选取适宜的开发模型;②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③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④重视软件工程的管理 。
17.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①瀑布模型;②快速原型模型;③增量模型;④螺旋模型;⑤喷泉模型;⑥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⑦智能模型;⑧统一开发模型等 。
18.瀑布模型各个阶段:
19.瀑布模型开发软件的3个特点:①开发过程的顺序性;②统筹兼顾,不过早编程;③严格要求保证质量 。
20.瀑布模型的缺陷是将充满回溯且相互重叠的软件开发过程硬性地分为多个阶段,随着开发软件规模的增加,造成的危害大增 。
21.瀑布模型开发适用于软件需求明确,开发技术成熟,工程管理较严格的场合下使用 。
22.快速原型模型适合于先构建成一个原型的应用系统 。如操作窗口及界面等,进行客户或潜在用户与系统间的试用交流,用户可通过对原型的评价及改进意见,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达到客户要求,从而确定客户的具体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开发软件 。
23.增量模型适用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它同瀑布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瀑布模型属于整体开发模型,规定在开始下一阶段工作之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所有细节 。而增量模型属于非整体开发模型,可推迟某些阶段或所有阶段中所有细节,较早地研发出软件 。其缺陷在于:①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②软件过程的控制易失去整体性 。
24.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强调了其他模型忽视的风险分析,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 。其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四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