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疼痛,世界最大的动物( 五 )


桃花水母体态晶莹透明 , 在水中游动 , 姿态优美 。它的伞体不停地收缩与舒张 , 将下伞腔内的水压出体外 , 借此朝相反的方向缓慢游动 。当遇到食物时 , 触手上的刺丝囊即射出刺丝 , 刺中被捕获物 , 顷刻将其麻醉 , 以触手送入口中 , 吞入胃内 。桃花水母多以剑水蚤、小线虫、小环虫、小蝌蚪、小鱼苗等为食 。
桃花水母为世界的稀有动物 , 出现时间一般较短 , 故难于发现 。由于它们多在早春桃花盛开时节出现 , 有的为粉红色 , 在水中游动 , 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 , 因此 , 我国古代称它们为“桃花鱼” 。但又明确指出 , 桃花鱼“非鱼也 , 生于水 , 故名之曰鱼;生于桃花开时 , 故名之曰桃花鱼” 。这种正确认识在几百年前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
在动物学上 , 世界上首次记录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 , 标本采自英国伦敦 , 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1880) 。约半个世纪后 , 才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 , 主要在亚洲、欧洲、美洲等温带地区 , 大洋洲也有发现 。我国的桃花水母第一次发现是1907年 , 为一日本人采得 , 经日本学者丘浅订名为宜昌桃花水母【C.kawaii(Oka,1907)】 。
明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 。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 。清雍正三年(1726)《古今图书集成》中曾这样细致而生动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荚 , 大小不一 , 蠕蠕然游水中 , 动则一敛一收 , 若人攒指收放之状 , 不知避人 , 取贮盂中亦然 。离水取视 , 不过如涎一捻 , 绵软无复形体 。”清道光十九年(1839)《归州志》中有“桃花鱼出叱溪河 , 桃花开时始见 , 有红白二种 , 花落后即无”记载 。其他古籍中还有:“桃花鱼形圆 , 薄如蝉翼 , 浮水面作翕张状 。”对其出现时期说:“以桃花为生死 , 桃花既尽 , 则是无物矣 。”根据已查到的资料 , 可以肯定我国对桃花水母的认识至少早于欧美各国270多年 。
在秭归 , 可以说“桃花鱼”是家喻户晓 , 并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汉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 , 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合婚前返故里探亲 , 怀抱琵琶 , 坐在叱溪河上的小舟上 , 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 , 不禁黯然泪下 , 晶莹泪珠 , 滴入河水中 , 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
到目前为止 , 世界上的桃花水母已发现11种 , 除英国的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1922)两种外 , 其余9种均产在我国:
中华桃花水母(1939)分布在四川乐山、湖北宜昌等地
乐山桃花水母(1939)分布于四川乐山、重庆等地
杭州桃花水母(1980)仅分布于杭州市
信阳桃花水母(1980)仅分布于河南信阳狮河港
四川桃花水母(1984)仅分布于四川灌县青城山
秭归桃花水母(1985)分布在湖北秭归、重庆等地(随着三峡水库蓄水 , 秭归桃花水母栖息地已被破坏)
楚雄桃花水母(2000)仅分布于云南楚雄市
短手桃花水母(2002)仅分布于湖北秭归
宜昌桃花水母(1907)仅分布于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