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第六弹——陶渊明1,五次跳槽为哪般? 中国历史上跳槽之最是什么( 二 )


我愿成为她云发的发膏,让她柔顺的黑发披散香肩,然而,佳人常常洗发,发膏一去不回 。我愿做她细眉上的黛色,随着她的眉目顾盼四方 。可她施粉讲究新鲜,换装之时我必毁于一旦 。我愿做她脚下的绢鞋,谁知她雪白的双足走啊走,可他走走停停,忽而上床睡觉,把我丢弃在地 。
陶渊明在自己的而立之年向往美人,但是也吟咏壮士 。他有着缠绵的情思,但是更不缺乏豪言壮语 。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他怀着这样的理想与热忱,等待着良主的出现 。
第二次走马上任加辞职很快,六年的光阴便过去,30多岁的陶渊明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 。人类幼崽的确很可爱,但是如何养活嗷嗷待哺的他们,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
好在不久之前,大将军桓玄,曾派人带着亲笔信,礼聘他到自己的帐下任职 。于是他便打算前去赴任 。其实那个时候曾祖父陶侃和桓玄的父亲桓温关系很好,是世家之交 。
公元399年,随着江州刺史桓玄节节取胜,他也不满足于只占据江州一地,在迫使朝廷任命自己兼任荆州刺史后,他以荆,江为根据地,更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图谋天下 。而陶渊明就是这场巨变的见证者 。
公元401年的冬天,随着母亲去世消息的传来,他以回乡居丧的理由再度从仕途中解脱出来 。
穿上春天的衣服,晃晃悠悠的的走到东郊,山峦刚刚在朝霞里探出头来,天空浮动着薄薄的云,微风从南方吹来,那些幼苗在风里好像长出了飞翔的翅膀,浩浩茫茫的湖水荡涤尽世间的尘埃 。
人的本心是那么得容易满足,只要有一杯酒,便可以怡然自得 。
第三,四次做官桓玄称帝,刘裕讨伐桓玄的关键时期,但自己内心有十分矛盾,孔子说“一个人40岁还没有成就,就完了 。”于是陶渊明自己化用了这个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
在丁丧期三年后,他再一次主动出仕了 。这一年6月,他远赴京口,投奔了刘裕 。公元404年6月,桓玄兵败被杀,晋安帝复帝 。但其实刘裕也想要推翻晋国的政权,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陶渊明看透世事,可能也看透了刘裕的野心丝毫不亚于桓玄 。
很快他转身投入了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幕府 。但出身门阀的刘敬宣根本就不是刘裕的对手,最后被逼无奈,就派陶渊明到京都去上表,自己请求免官 。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距离西晋灭亡才过去不到一百年,但此时的东晋王朝却已然步入了垂死的暮年 。身居皇室的司马家族摇摇欲坠,只能任由权臣互斗,豪强厮杀 。篡与乱交替的世道里人人自危,能够活着就已经不易 。流连于仕途又能改变什么呢?
随着刘敬宣的解职,陶渊明再次辞去了职务,返回了故乡 。公元405年的秋天,41岁的陶渊明最后一次求官 。
最后一次出仕由于家里过于贫穷,他在叔叔陶夔的引荐下做起了彭泽县令 。彭泽离家只有一百来里,县里还有一百亩公田,种什么随意,收成全归自己 。
好酒的陶县令第一个想法就是全部种上能酿酒的秫米,春夏之际可以大口痛饮,但陶夫人以填饱肚子为由反对这个想法,最后达到妥协,五十亩种上秫米,五十亩种上粳稻 。
遗憾的是才过去八十多天,种下的粮食还没有收获 。他便又想辞职了,当时来了个督邮,到县里面视察工作,办公室的人就是交代陶渊明说,必须要束带去拜见他 。陶渊明一听,直接扔下官帽走人 。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一生五次为官,三次都在军中 。仕和隐也像是驻扎在他心里的两支军队 ,当他来到不惑之年时,才从那剧烈的冲突中挣脱出来,寻得了内心的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