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点说就是,美国做生意比不过中国,于是美国就像倒带,重新回到起点再做一次选择 。
只不过,中国加入世贸也许是大势所趋,并不是哪一个人不同意就能真正阻止的 。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就有了进入世贸组织的想法 。只是当时东欧剧变,我国也受到了波及,入世的进程就被耽搁了 。
后来,美国没有了苏联这个对手,一度显得有些独孤求败的落寞,转头开始收拾起同样有不少问题的国内经济 。
克林顿就是喊着恢复美国经济的旗号,赢得了大多数的总统选票的,因此当他想要开拓市场的时候,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就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
所以克林顿有意发展中美关系,与中国建立经济伙伴的想法 。
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对当时的中国而言,那是多年求而不得的事情,因此两国开始在各种场合举行非正式会晤,交流一些经济合作的意见 。
其中就包括中国想加入世贸组织的计划,美国虽没有直接拒绝,但总是在各种问题上设限,吊足中国味口 。
为了达到标准,中国没少忙活,使尽浑身解数,就是一直没见到真正的成效 。
一轮轮谈判下来,我国终于明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国在原则性问题上让步,想干涉中国内政 。为此遭到中国领导人拒绝,中美关系一下就冷了 。
好在冷归冷,关系也并没有破裂,我国一直在努力,而克林顿还没打开中国市场,他也不甘心就此停下脚步,于是一直扮演着调停人的角色 。
中国入世贸之路是相当艰难的,但大致的阻力都来自美国 。
当时美国主流对中国的态度还是趋向于打压,始终把中国当成假想敌,美国议会许多反对派认为让中国加入世贸是错误的,他们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到美国霸权 。
图源网络
于是克林顿在任前四年,中美关系就这样不冷不热度过了 。
克林顿连任后,开始推行他的经济全球化政策,他认为美国要想振兴经济,就得把商品推到世界去,特别是中国 。
基于之前中美关系连连受挫的现状,克林顿政府逐渐认识到该怎么和中国打交道,他呼吁尽快改善中美关系,不管任何政党应该放下偏见,不应该拒绝中国 。
同时克林顿还在各大洲巡回演讲,为美国消除对中国的偏见,做出了许多努力 。
1997年11月,受克林顿的邀请,我国领导人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国事访问,
在此期间,两国终于达成多领域的合作,还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 。
这次访美不仅打破了10几年没有中国领导人访美的状况,同时也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如何看待中国的大辩论 。
也就是从那时起,美国对于中国的偏见逐渐开始减少,慢慢趋于理性 。
美国还曾围绕中国威胁和中国善良、遏制还是接纳等多个话题,掀起狂热的讨论 。
最后的结论虽然还是有争议,但当时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中国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都不足以直接对美国构成威胁 。
因此,同意中国加入世贸,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也是世界贸易的需要,而不是对中国的“恩赐” 。
比起遏制中国加入世贸,让未来全球经济的演化产生不确定性,美国面临的代价或许是巨大而危险的 。
因此议会认为,同意中国加入世贸,更多的是出于制衡的考量 。与其把中国排除在外产生诸多不确定性,不如让中国加入进来,用美式规则束缚住对方 。
美国甚至想得更远,希望中国在他们的规则中,被默默西化 。我国当然清楚美国的用意,但加入世贸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这条路必须走下去 。
1998年克林顿访华,这不仅是对中国领导人的回访,也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 驼峰航线
- 炮弹果
- 什么是多肉药棉?
- 此人被称作精忠报国的典范美妾犒赏将士
- 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什么?为何被称为唐明皇?
- 上海大闸蟹
- 马月是几月
- 抱着皇帝投河自尽为何被称作是民族英雄
- 和珅被称为和中堂,中堂是个什么*职?
- 西瓜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