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绿茶( 二 )


大悟绿茶

文章插图
大悟绿茶历史渊源据考证,从唐代起,大悟茶就成为朝廷贡品 。20世纪70年代,在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观音庙废墟中出土的400年前石人像后坐上刻有“雾芽吸脂露春芳,竹炉汤沸翻碧浪;山中习静观朝槿,窗下谈玄喷清香”的诗句,生动地再现了古时当地人们泡茶、饮茶的情形 。清末,大悟绿茶形成其独特的品质,跻身当时的名茶之列 。《孝感县誌》记载,清朝诗人李涉游览大悟寺品茶赏景,对大悟绿茶讚不绝口,作诗:"万事吾姑舍,大悟便是家,穿云寻古寺,和露摘绿茶" 。巧妙的将大悟绿茶隐藏在诗中,体现出诗人对大悟绿茶的喜爱和讚美 。《大悟民俗文化》记载:“大悟绿茶”闻名遐迩,当地老百姓清早披衣下床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喝,“一壶茶在手,皇帝也叫不走” 。在大悟县人们将茶与孝道联繫在一起,世代保留着“晨起一杯茶,媳妇敬婆妈”的尊老习俗 。大悟绿茶主要产地为大悟城关双桥一带,属条形烘青绿茶,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营双桥茶场研製而成 。得到了李先念、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知名茶叶专家的好评 。2004年,大悟县成立了茶产业协会,为“大悟绿茶”生产、经营提供系列服务 。2004年,在《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中,大悟县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湖北省5个产茶大县(五峰、鹤峰、竹溪、大悟、英山)之一和全省四大茶叶产区中"鄂东大别山优质绿茶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情况2016年,大悟县茶叶种植面积28.6万亩,亩平产值4000元,总产7866吨,产值11亿元 。2017年,大悟县茶叶面积达到27万亩 。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40余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5家 。年产值100万元至500万元规模企业近20家 。产品荣誉1983年,大悟绿茶被评湖北省名茶 。此后,先后8次获省级以上名茶金奖,还分别被《湖北名茶》、《湖北名优新特商品大全》、《湖北名优茶》、《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等专着收录 。1998年,大悟绿茶被推荐为国际名茶 。2010年,大悟县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 。2012年12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悟绿茶”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
大悟绿茶

文章插图
大悟绿茶地理标誌地域保护範围大悟绿茶产地範围为湖北省大悟县城关镇、阳平镇、芳畈镇、新城镇、刘集镇、夏店镇、河口镇、吕王镇、黄站镇、宣化店镇、丰店镇、高店乡、大新镇、三里城镇、东新乡、彭店乡、四姑镇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一、品种鄂茶1号、福鼎大白茶等适制大悟绿茶的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产地範围内海拔300米以上,土壤pH值4.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80厘米,土质疏鬆,通透性良好,不积水 。三、栽培管理1.种植: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0米,株距0.33米,双行双株种植,每公顷种植8至9万株 。种植时间2至3月 。2.施肥:10至11月根据土壤肥力和茶树长势合理以重施腐熟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 。3.修剪:根据树龄、长势和树型要求分别採用定剪、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最佳化高产树冠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採摘1.採摘时间:3至5月 。2.採摘标準:一芽一叶达5%至6%时开园採摘 。3.採摘方法:按标準分批提手采,不应捋采和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五、加工1.工艺流程:(1)扁形茶:摊青→杀青→造形→辉锅→精选→包装→入库 。(2)毛尖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乾燥-提香→包装→入库 。(3)寿眉茶:摊青→杀青→搓揉→辉锅→烘焙→拣剔→包装→入库 。2.工艺要求:摊叶厚度2厘米至5厘米,摊放时间5小时至6小时,减重率为10%至15% 。六、质量特色大悟绿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扁形茶、毛尖茶、寿眉茶 。1.感官特色:(1)特级:扁形茶扁平光润,挺直尖削;毛尖茶条索紧细微曲;寿眉茶,略扁直显锋苗 。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嫩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软亮、匀整 。(2)一级:扁形茶扁平光润,挺直;毛尖茶条索紧细,光直;寿眉茶,紧结 。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尚亮,叶底明亮、匀整 。(3)二级:扁形茶扁平挺直尚润;毛尖茶条索紧,稍曲;寿眉茶尚紧实 。香气清香,滋味鲜醇尚爽,汤色绿亮,叶底尚明亮、尚匀整 。2.理化指标:水分≤6.0%,总灰分≤6.5%,碎茶≤2.0%,粗纤维≤14.0%,水浸出物≥3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誌使用大悟绿茶产地範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大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誌产品专用标誌”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 。大悟绿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历史文化陆羽传说在大悟县黄龙寺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陆羽编撰《茶经》,曾云游天下,考察茶种,于中原诸州考察毕,怀挟佳种,取道九里关南归,途径黄龙寺,远听寺中诵经之声朗朗,近见殿里拜佛之客甚众,因幼时受僧抚育,亦僧亦俗,颇具佛缘,便去参拜住持 。恳谈之际,觉住持乃得道高僧,悉暂住学道 。偶见寺中小僧,于参禅之际,昏昏欲睡,便惠茶种,并传制茶之法,乃去 。临别留言:饮之可提神醒脑,有益参禅 。数年,陆羽复经黄龙寺,住持奉上香茗,陆羽饮之大惊 。此茶之形、之香、之色、之味俱佳,细品一口,醇厚柔滑,神清气爽,堪称极品 。住持道:“此茶乃君所授,君必熟之,何故惊诧?”陆羽曰:“别处种植此茶,其味虽佳,却不及今日所饮,故而惊异 。”住持道:“茶种虽同,而水土不同,味故相殊,此乃一山出一物也 。”羽闻之首肯,并留住数月,改进制法,传授僧众 。杨八姐传说在大悟县三里城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宋朝时,杨门女将中杨八姐奉宋仁宗皇帝之命率三千将士,在三里城四灵庙剿灭欺男霸女、危害百姓的铁头和尚 。第一次交战宋军被武艺高强的铁头和尚及其僧兵冲散,被困在九里关西边山上,众将士靠野菜充饥,渐渐染上怪病 。杨八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日,来了一个鹤髮童颜的道长,将其自製香茶送予八姐,嘱将士每日饮之,就能治好怪病 。言毕变成一条黄龙向西飞去,消失在高山上的一片茶园里 。果然,众将士饮完道长送的茶后,不仅治好了病,而且精神抖数,神力倍增 。杨八姐打败了铁头和尚,宋朝仁宗皇帝命杨八姐率杨家兵马驻扎于此 。在三里城北4千米处的九里关西侧山上,有擂鼓台、观阵山,据说就是当年杨八姐练兵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