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 二 )


沙门氏菌

文章插图
沙门氏菌形态学本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他都有周身鞭毛 。理化特性生化反应很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醇 。培养特性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2)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徵亦与大肠桿菌相似(无粪臭味) 。3)鉴别培养基(麦康凯、SS、伊红美蓝):一般无色菌落 。4)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 。生化特性1)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2)不发酵乳糖、蔗糖和侧金盏花醇;3)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4)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伤寒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及一部分鸡白痢沙门氏菌发酵糖不产气,大多数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发酵麦芽糖;除鸡白痢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仙台沙门氏菌等外,均能利用枸橼酸盐 。血清学特性沙门氏菌具有複杂的抗原结构,一般沙门氏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荚膜或包膜抗原)三种抗原 。传播途径肉的污染肉及其製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日本检查进口家禽的污染率为10.3%,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在1.1%—39.5% 。
沙门氏菌

文章插图
沙门氏菌蛋的污染中国蛋及其製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环境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 。沙门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 。传播问题恢复期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菌者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o抗原为脂多糖,性质稳定 。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坏 。决定o型原特异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侧链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乙型副伤寒桿菌有4、5、12三个 。鼠伤寒桿菌有1、4、5、12四个;猪霍乱桿菌有6、7二个 。其中有些o抗原是几种菌所共有,如4、5为乙型副伤寒桿菌和鼠伤寒桿菌共有,将具有共同o抗原沙门氏菌归为一组,这样可将沙门桿氏菌属分为a~z、o51~o63、o65~o67共有42组 。中国已发现26个菌组、161个血清型 。使人类致病的沙门氏桿菌大多属于a~e组 。o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m抗体 。vi抗原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vi抗原 。由聚-n-乙醯-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 。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易破坏或丢失 。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桿菌、丙型副伤寒桿菌等有此抗原 。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 。vi抗原的抗原性弱 。当体内菌存在时可产生一定量抗体;细菌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 。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对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沙门氏菌感染细胞机制沙门氏菌在感染细胞时採取严格的“三步走”战略 。首先,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一个针状突起,以此建立和目标细胞之间的接触,然后,一些专门的蛋白质会通过这个突起抵达目标细胞,破坏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打出一个“洞”,最后,沙门氏菌细胞通过这个“洞口”向目标细胞释放真正具有毒性的蛋白质 。h抗原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60℃经15分钟或乙醇处理被破坏 。具有鞭毛的细菌经甲醇液固定后,其o抗原全部被h抗原遮盖,而不能与相应抗o抗体反应 。h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多肽链上胺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 。沙门氏桿菌的h抗原有两种,称为第1相和第2相 。第1相特异性高,又称特异相,用a、b、c等表示,第2相特异性低,为数种沙门氏桿菌所共有,也称非特异相,用1、2、3等表示 。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细菌称为双相菌,仅有一相者称单相菌 。每一组沙门氏桿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分种或型 。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g抗体 。相关介绍沙门氏菌旁系-----伤寒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只感染人类,损害肝、脾和骨髓,每年导致1600万人生病,60万人死亡,由于越来越多菌株具有抗药性,情况可能变得更糟 。鼠伤寒沙门氏菌对生活环境不那幺挑剔,几乎可感染一切地上走的或爬的活物,在人类身上造成的症状一般是食物中毒(爱吃生鸡蛋的人小心),听起来好像没有伤寒那幺可怕,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它的威胁更大,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际发生数目比报告数目可能多出30倍,每年有上亿人感染,死亡人数比伤寒沙门氏菌多出一倍,主要是婴幼儿和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