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月),5:33-42(通讯作者)97.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月),25(2):109-115(通讯作者)98. 刘勤学,方晓义,池培连. 夫妻关係标準及发展趋势.中国临床心理学杂誌,2009,17(4):491-494(通讯作者)99. 胡宁,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陈蕾,梅海燕.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係的追蹤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0),25(4):93-100(通讯作者)100. 胡宁,方晓义,蔺秀云,刘杨.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套用心理学,2009,15(2):166-176(通讯作者)101.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係.中国心理卫生杂誌,2009,23(3):204-208(通讯作者)102. 李辉,胡金连,方晓义,蔺秀云.少数名族小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分析—以云南为例.云南电大学报,2009,11(3):21-24103. 胡金连,李辉,方晓义,蔺秀云.少数民族小学生师生关係状况调查分析—以云南为例.云南电大学报,2009,11(2):28-31104. 赵群,李晓铭,方晓义,赵国祥,赵峻峰.爱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家庭及其子女的影响.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9):708-711. 105.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係上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4):93-99106. 万晶晶,方晓义,李一飞,池培莲.主观客观父母监控与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关係.学校心理卫生,2008,22(1):20-24107. 蔺秀云,方晓义,林丹华,李晓铭.心理保护动机在预防流动人口感染爱滋病性病高危行为中的作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9),17(9):832-835108.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北京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20(通讯作者)(被《中国教育科学2009》收录,2009:130-142,人民教育出版社;被《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9, 4(3):365-389全文翻译转载;被《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08)收录,主编:方卫平,刘宣文,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388-400;被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收录,2008年第10期:32-43)109. 刘杨,方晓义,张耀方,蔡蓉,吴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準的研究.套用心理学,2008,14(1):77-83(通讯作者)110. 涂翠平,方晓义,刘钊. 家庭环境类型与青少年亲子冲突解决的关係.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187-191(通讯作者)111. 苏文亮,方晓义. 大学生网路成瘾者的上网诱惑情境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27(2):12-17.112. 袁晓娇,张毓彬,卓然,苏文亮,方晓义. 压力情境下考试焦虑的生物反馈干预成效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誌,2008,16(2):160-163(通讯作者)113. 杨阿丽,方晓义.市域夫妻的归因方式与婚姻冲突的关係.中国地名,2008,10:77-79114. 林丹华,Xiaoming Li, 方晓义.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知觉.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3):36-42115.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林丹华,孙莉.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79-85(通讯作者)116. 涂翠平,夏翠翠,方晓义.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34-142(通讯作者)117. 苏文亮,刘勤学,方晓义,房超,万晶晶. 对大学生网路成瘾者的质性研究. 青年研究.2007, 10:10-16.118. 邓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