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建国路:无路可走的陆氏父子( 二 )


那么往南继续发展呢?陆逊对孙权说:“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 。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 。”当时的南方沿海地区发展严重落后,就像陆逊说的那样,占领他们不管用,放弃他们也不亏,何必浪费人力物力去搞那没影的事呢?倘若国家一统,那拨些资金开发一下倒未尝不可,但现在是扑朔迷离的微妙时期啊 。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从荆州往上打嘛 。这太恐怖了,东吴刚刚搞背后偷袭拿到荆州,虽然与蜀同盟,但毕竟裂痕尚存,谁敢担保蜀汉不来个以*还*?荆州是东吴咽喉,不能拿来验证蜀汉是否真心结盟,一旦实验失败了,东吴将损失惨重,无法弥补 。所以东吴君臣自夷陵之战后从未谈过关于从荆州北伐的事 。
而且,最关键的是曹魏没有给东吴留下如赤壁之败以后的空当 。
如此看来,东吴三条道路都完全被堵*了 。


这是鲁肃联刘战略的严重恶果,牢固的鼎足之势已成,即便能干如陆逊也无法解开这个局 。况且,这个时候的孙权也变了,他宠信吕壹任其专权,他开始怀疑重臣……有些是出于政治目的,有些是为了给太子铺路,但明显可以感到,孙权有些没正事儿了 。
在这样的情形下,陆逊的选择只能拼发展 。他对孙权说:“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 。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 。”事实上,尽管东吴不甘心的对合肥进行了多次尝试,但都无功而返,东吴确实没有其他选择了 。
陆抗时期的吴国已是秋后黄花,帝王昏庸,*佞盈路,诸葛恪、孙峻、孙綝……权臣如走马灯一般匆匆在历史的舞台上走过 。
像他的父亲一样,陆抗也无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他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停给朝廷上表,搞内政、弹劾佞臣,此时的东吴甚至连陆逊时期的联刘政策都已经名存实亡了 。陆抗在上疏中说:“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 。”可见这个时候的东吴已经成了笼中之鸟,仅凭长江险要苟延残喘 。陆抗只能期待奇迹,他的奇迹就是敌人出现低级失误 。他后来在上疏中说:“诚宜蹔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
历史是公平的,它为东吴再次提供了机会 。公元251到257年,魏国的淮南地区由于不满司马家族的专权而爆发了一系列叛乱,文钦、毌丘俭、诸葛诞等人搅得淮南地区鸡飞狗跳 。这本是绝佳良机,但可惜的是此时东吴情况并不比淮南强多少,机会在孙峻和孙綝两个战略白痴手中一闪而过,陆抗甚至都没有参与其中 。
虽然陆抗后来在西陵为孙皓的暴虐擦了一次屁股,但这更像是东吴这条*胡同最后的闪光 。历史又很残忍,再也没有为东吴提供另一次崛起的机会 。
回顾过去,孙策、周瑜横扫江东历历在目,他们的英姿勃发和风流倜傥就像昨天 。东吴曾经那么的阳光,那么朝气蓬勃和活力四射,让人可以为他们欢欣鼓舞和激动流泪 。时过境迁,一代英杰周瑜的去世让东吴迅速衰落,鲁肃的错误战略使东吴失去最好的,也是唯一一次崛起良机 。一步错,步步错 。东吴本有机会提前结束这乱世,然而历史的车轮如闪电般碾过,留下破碎的东吴,与无数游荡在吴楚间不愿离去的英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