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亡年代的千古之谜
可见 , 司马迁是由于《史记》如实记录了汉景帝、汉武帝的过错 , 又因身受宫刑怀“有怨言”而最终“下狱*” 。那么 , 司马迁又是何年“下狱*”的呢?同样令人困惑的是 , 司马迁*于何年 , 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 对此历代存有争论 , 至今也尚无定论 。
根据司马迁最后的人生轨迹以及卫宏的那段话 , 有学者便论证司马迁可能在公元前90年因《报任安书》中“有怨言”而“下狱* 。”做这样的推测不无道理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宣言 。在《报任安书》中 , 司马迁因身受宫刑发泄了许多不满 , 一旦公开这封信 , 等待司马迁的肯定是身之祸 。但也有学者论证说 , 熟谙古今历史的司马迁 , 为什么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难道他不害怕因一封信而被灭族吗?司马迁无论如何也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 , 不会自己引颈受戮 。
那么 , 司马迁*于何年?
探究历史的细节 , 带给我们的只有更多的困惑与迷惘 。难道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的最后一段人生经历被汉武帝抹去了?迄今为止 , 关于司马迁的*亡年代有几种说法 , 而且看起来都言之有理 。但这些历代大学者的研究 , 为什么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呢?
我们再来看汉武帝临*之前干的一件事情 。他以“主少母壮”为借口处*了太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 目的是刘弗陵继位后 , 不会出现吕后专权的局面 。可想而知 , 汉武帝连太子的母亲、自己的爱妾都不放过 , 能放过那些心存怨言的大臣吗?基于以上的说法 , 我们也可得出另外一条推论 , 那就是司马迁是被秘密逮捕秘密处*的 , 并严防走漏消息 。既然是秘密处* , 那么 , 司马迁*于何年 , 不仅当时的人不知道 , 后世更是无人知晓 。东汉的班固或许能听到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 , 但毕竟没有确切年代 , 而且自己也曾因“私修国史”的罪名险些丧命 , 因此不敢妄加记载 , 只用一句“迁*后”一笔带过 。
可叹记载历史的史学家 , 竟然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
四、生前的最大遗愿
那么 , 我们再回到公元前91年 , 这是有史记载的司马迁活动的最后一年 。司马迁为什么写《报任安书》呢?这封信的背后 , 还隐藏着什么呢?
《报任安书》除了述说自己忍辱发奋著书的原因以及对朝廷的牢*之外 , 还有这样一段话:“仆窃不逊 ,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凡百三十篇……仆诚已著此书 , 藏之名山 , 传之其人 , 通邑大都 , 则仆偿前辱之责 , 虽万被戮 ,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 难为俗人言也 。”已经入狱即将被腰斩的任安能不能算“智者”?如果不是 , 那么 , 这封信向哪位“智者”说的呢?而同样的话 ,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已经说过:“凡百三十篇 ,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 为太史公书……藏之名山 , 副在京师 , 俟后世圣人君子 。”
那么 , 为什么司马迁一再叙说此事呢?
结合当时的形势 , 我们逐渐产生一个认识 。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汉高祖贪财好色诛功臣、汉景帝刻薄寡恩、汉武帝穷兵黩武等等过错 。这样的记载势必会引起汉武帝的震怒 , 一方面自己会招来身之祸 , 另一方面 , 《史记》很有可能被汉武帝篡改或焚毁 , 这样一来 , 司马迁的一生心*将付之东流 。基于此 , 司马迁运用史学家的智慧 , 将《史记》一式两本 , 正本“藏之名山” , 副本留在长安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反复强调此事 , 就是为了能让世人知晓 , 让《史记》传之后世 , 这就是司马迁最后的遗愿 。这其中 , 隐藏着司马迁的多少苦衷 , 多少嘱托!多少心*!
- 揭秘忽必烈有足够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攻打大宋?
-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如何看待蒲松龄的
- 揭秘地球为巨大生命体:人类只是寄生虫?
- 历史出错了单刀赴会的并不是关羽那实际是谁
- 揭秘诸葛亮为何不敢走子午谷原因竟是这个
- 揭秘: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一面
- 唐朝轶事:历史上关于杨玉环的四种去世的可能
- 揭秘:朱元璋究竟如何从平民摇身变成皇帝的?
- 唐朝宰相李义府的轶事典故历史评价如何
- 揭秘三国名将蒋钦之*:东吴蒋钦怎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