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合作条约( 二 )


专利合作条约

文章插图
专利合作条约(iv)发明的名称;(v)发明人的姓名和其他规定事项——如果指定国中至少有一国的该国法规定在提出国家申请时应该提供这些事项的话 。在其他情况下 , 上述这些事项可以在请求书中提供 , 也可以在写给每一个指定国的通知中提供 , 如果该国该国法要求提供这些事项 , 但是允许提出国家申请以后提供这些事项的话 。(2)每一个指定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规定的费用 。(3)除申请人要求第43条所述的其他任何一种保护外 , 指定国家是指希望得到的保护是由指定国授予专利或者代表指定国授予专利 。为本款的目的 , 不适用第2条(ii)的规定 。(4)指定国的该国法要求提供发明人的姓名和其他规定事项 ,  但允许在提出国家申请以后提供的 , 请求书中没有提供这些事项在 这些指定国不应产生任何后果 。指定国的该国法不要求提供这些事 项的 , 没有另行提供这些事项在这些指定国也不应产生任何后果 。第5条说明书说明书应对发明作出清楚和完整的说明 , 足以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实施该项发明 。第6条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应确定要求保护的内容 。权利要求应清楚和简明 , 并应以说明书作为充分依据 。第7条附 图(1)除本条(2)(ii)另有规定外 , 对理解发明有必要时 , 应有附图 。(2)对理解发明虽无必要 , 但发明的性质容许用附图说明的:(i)申请人在提出国际申请时可以将这些附图包括在内 , (ii)任何指定局可以要求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该局提供这些附图 。第8条要求优先权(1)国际申请可以按细则的规定包含一项声明 , 要求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缔约国提出或对该缔约国有效的一项或几项在先申请的优先权 。(2)(a) 除(b)另有规定外 , 按(1)提出的优先权要求的条件和效力 , 应按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斯德哥尔摩议定书第4条的规定 。(b)国际申请要求在一个缔约国提出或对该缔约国有效的一项或几项在先申请的优先权的 , 可以包含对该国的指定 。国际申请要求在一个指定国提出或对该指定国有效的一项或几项国家申请的优先权的 , 或者要求仅指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申请的优先权的 , 在该国要求优先权的条件和效力应按照该国该国法的规定 。第9条申请人(1)缔约国的任何居民或国民均可提出国际申请 。(2)大会可以决定 , 允许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缔约国但不是本条约缔约国的居民或国民提出国际申请 。(3)居所和国籍的概念 , 以及这些概念在有几个申请人或者这些申请人对所有指定国并不相同的情形的适用 , 由细则规定 。第10条受理局国际申请应向规定的受理局提出 。该受理局应按本条约和细则的规定对国际申请进行检查和处理 。第11条国际申请的申请日和效力(1)受理局应以收到国际申请之日作为国际申请日 , 但以该局在收到申请时认定该申请符合下列要求为限:(i)申请人并不因为居所或国籍的原因而明显缺乏向该受理局提出国际申请的权利;(ii)国际申请是用规定的语言撰写;(iii)国际申请至少包括下列项目:(a)说明是作为国际申请提出的;(b)至少指定一个缔约国;(c)按规定方式写明的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d)有一部分表面上看象是说明书;(e)有一部分表面上看象是一项或几项权利要求 。(2)(a)如果受理局在收到国际申请时认定该申请不符合(1)列举的要求 , 该局应按细则的规定 , 要求申请人提供必要的改正 。(b)如果申请人按细则的规定履行了上述的要求 , 受理局应以收到必要的改正之日作为国际申请日 。(3)除第64条(4)另有规定外 , 国际申请符合(1)(i) 至(iii)列举的要求并已被给予国际申请日的 , 在每个指定国内自国际申请日起具有正规的国家申请的效力 。国际申请日应认为是在每一指定国的实际申请日 。(4)国际申请符合(1)(i)至(iii)列举的要求的 , 即相当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所称的正规国家申请 。第12条将国际申请送交国际局和国际检索单位(1)按照细则的规定 , 国际申请一份由受理局保存(“受理本”) , 一份送交国际局(“登记本”) , 另一份送交第16条所述的主管国际检索单位(“检索本”) 。(2)登记本应认为是国际申请的正本 。(3)如果国际局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收到登记本 , 国际申请即被认为撤回 。第13条向指定局提供国际申请副本(1)任何指定局可以要求国际局在按第20条规定送达之前将一份国际申请副本送交该局 , 国际局应在从优先权日起一年期满后儘快将一份国际申请副本送交该指定局 。(2)(a) 申请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其一份国际申请副本送交任一指定局 。(b)申请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国际局将其一份国际申请副本送交任一指定局 。国际局应儘快将该国际申请副本送交该指定局 。(c)任何国家局可以通知国际局 , 说明不愿接受(b)规定的副本 。在这种情况下 , 该项规定不适用于该局 。第14条国际申请中的某些缺陷(1)(a)受理局应检查国际申请是否有下列缺陷 , 即:(i)国际申请没有按细则的规定签字;(ii)国际申请没有按规定载明申请人的情况;(iii)国际申请没有发明名称;(iv)国际申请没有摘要;(v)国际申请不符合细则规定的形式要求 。(b)如果受理局发现上述缺陷 , 应要求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该国际申请 , 期满不改正的 , 该申请即被认为撤回 , 并由受理局作相应的宣布 。(2)如果国际申请提及附图 , 而实际上该申请并没有附图 , 受理局应相应地通知申请人 , 申请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这些附图;如果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这些附图的 , 应以受理局收到附图之日为国际申请日 。否则 , 应认为该申请没有提及附图 。(3)(a)如果受理局发现在规定的期限内第3条(4)(iv)所规定的费用没有缴纳 , 或者对于任何一个指定国都没有缴纳第4条(2)规定的费用 , 国际申请即被认为撤回 , 并由受理局作相应的宣布 。(b)如果受理局发现 , 已经在规定的期限内就一个或几个指定国家(但不是全部国家)缴清第4条(2)规定的费用 , 对其余指定国家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缴清该项费用的 , 其指定即被认为撤回 , 并由受理局作相应的宣布 。(4)如果在国际申请被给予国际申请日之后 , 受理局在规定的期限内发现 , 第11条(1)(i)至(iii)列举的任何一项要求在该日没有履行 , 上述申请即被认为撤回 , 并由受理局作相应的宣布 。第15条国际检索(1)每一国际申请都应经过国际检索 。(2)国际检索的目的是发观有关的现有技术 。(3)国际检索应在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进行 , 并适当考虑到说明书和附图(如果有的话) 。(4)第16条所述的国际检索单位应在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努力儘量发现有关的现有技术 , 但无论如何应当查阅细则规定的文献 。(5)(a)如果缔约国的该国法允许 , 向该国或代表该国的国家局提出国家申请的申请人 , 可以按照该该国法规定的条件要求对该申请进行一次与国际检索相似的检索(“国际式检索”) 。(b)如果缔约国的该国法允许 , 该国或代表该国的国家局可以将向其提出的国家申请交付国际式检索 。(c)国际式检索应由第16条所述的国际检索单位进行 , 这个国际检索单位也就是假设国家申请是向(a)和(b)所述的专利局提出的国际申请时有权对之进行国际检索的国际检索单位 。如果国家申请是用国际检索单位认为自己没有人能处理的语言撰写的 , 该国际式检索应该用申请人準备的译文进行 , 该译文的语言应该是为国际申请所规定并且是国际检索单位同意接受的国际申请的语言 。如果国际检索单位要求 , 国家申请及其译文应按照为国际申请所规定的形式递交 。第16条国际检索单位(1)国际检索应由国际检索单位进行 。该单位可以是一个国家局 , 或者是一个政府间组织 , 如国际专利机构 , 其任务包括对作为申请主题的发明提出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报告 。(2)在设立单一的国际检索单位之前 , 如果存在几个国际检索单位 , 每一受理局应按照(3)(b)所述的适用协定的规定 , 指定一个或几个有权对向该局提出的国际申请进行检索的国际检索单位 。(3)(a)国际检索单位应由大会指定 。符合(c)要求的国家局和政府间组织均可以被指定为国际检索单位 。(b)前项指定以取得将被指定的国家局或政府间组织的同意 , 并由该局或该组织与国际局签订协定为条件 , 该协定须经大会批准 。该协定应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特别是上述局或组织正式承诺执行和遵守国际检索的所有各项共同规则 。(c) 细则应规定 , 国家局或政府间组织在其被指定为国际检索单位之前必须满足 , 而且在其被指定期间必须继续满足的最低要求 , 尤其是关于人员和文献的要求 。(d)指定应有一定的期限 , 期满可以延长 。(e)在大会对任何国家局或政府间组织的指定或对其指定的延长作出决定之前 , 或在大会听任此种指定终止之前 , 大会应听取有关局或组织的意见 , 一旦第56条所述的技术合作委员会成立之后 , 并应徵求该委员会的意见 。第17条国际检索单位的程式(1)国际检索单位的检索程式应依本条约、细则以及国际局与该单位签订的协定的规定 , 但该协定不得违反本条约和细则的规定 。(2)(a)如果国际检索单位认为:(i)国际申请涉及的内容按细则的规定不要求国际检索单位检索 , 而且该单位对该特定案件决定不作检索 , 或者(ii)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不符合规定要求 , 以至于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检索的 , 上述检索单位应作相应的宣布 , 并通知申请人和国际局将不作出国际检索报告 。(b)如果(a)所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仅存在于某些权利要求 , 国际检索报告中应对这些权利要求加以相应的说明 , 而对其他权利要求则应按第18条的规定作出国际检索报告 。(3)(a)如果国际检索单位认为国际申请不符合细则中规定的发明单一性的要求 , 该检索单位应要求申请人缴纳附加费 。国际检索单位应对国际申请的权利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发明(“主要发明”)部分作出国际检索报告;在规定期限内付清要求的附加费后 , 再对国际申请中已经缴纳该项费用的发明部分作出国际检索报告 。(b)指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如果该国的国家局认为( a)所述的国际检索单位的要求是正当的 , 而申请人并未付清所有应缴纳的附加费 , 国际申请中因此而未经检索的部分 , 就其在该国的效力而言 , 除非申请人向该国的国家局缴纳特别费用 , 即被认为撤回 。第18条国际检索报告(1)国际检索报告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规定的格式作出 。(2)国际检索单位作出国际检索报告后 , 应儘快将报告送交申请人和国际局 。(3)国际检索报告或依第17条(2)(a)所述的宣布 , 应按细则的规定予以翻译 。译文应由国际局作出 , 或在其承担责任的情况下作出 。第19条向国际局提出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1)申请人在收到国际检索报告后 , 有权享受一次机会 , 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国际申请的权利要求向国际局提出修改 。申请人可以按细则的规定同时提出一项简短声明 , 解释上述修改并指出其对说明书和附图可能产生的影响 。(2)修改不应超出国际申请提出时对发明公开的範围 。(3)如果指定国的该国法準许修改超出上述公开範围 , 不遵守(2)的规定在该国不应产生任何后果 。第2 0条向指定局的送达(1)(a)国际申请连同国际检索报告(包括按第17条)(2)(b)所作的任何说明)或者按第17条(2)(a)所作的宣布 , 应按细则的规定送达每一个指定局 , 除非该指定局全部或部分放弃这种要求 。(b)送达的材料应包括上述报告或宣布的(按规定的)译文 。(2)如果根据第19条(1)对权利要求作出了修改 , 送达的材料应包括原提出的和经过修改的权利要求的全文 , 或者包括原提出的权利要求的全文并具体说明修改的各点 , 并且还应包括第19条(1)所述的声明 , 如果有的话 。(3)国际检索单位根据指定局或申请人的请求 , 应按细则的规定 , 将国际检索报告中引用的档案副本分别送达上述指定局或申请人 。第21条国际公布(1)国际局应公布国际申请 。(2)(a)除(b)和第64条(3)规定的例外以外 , 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布应在自该申请的优先权日起满十八个月后迅速予以办理 。(b)申请人可以要求国际局在(a)所述的期限届满之前的任何时候公布其国际申请 。国际局应按照细则的规定予以办理 。(3)国际检索报告或第17条(2)(a)所述的宣布应按细则的规定予以公布 。(4)国际公布所用的语言和格式以及其他细节 , 应按照细则的规定 。(5)如果国际申请在其公布的技术準备完成以前被撤回或被认为撤回 , 即不进行国际公布 。(6)如果国际局认为国际申请含有违反道德或公共秩序的词句或附图 , 或者国际局认为国际申请含有细则所规定的贬低性陈述 , 国际局在公布时可以删去这些词句、附图和陈述 , 同时指出删去的文字或附图的位置和字数或号数 。根据请求 , 国际局提供删去部分的副本 。第22条向指定局提供副本、译本和缴纳费用(1)申请人应在不迟于自优先权日起二十个月届满之日 , 向每一指定局提供国际申请的副本(除非已按第20条的规定送达)及其译本(按照规定)各一份 , 并缴纳国家费用(如果有这种费用的话) 。如果指定国的该国法要求写明发明人的姓名和其他规定事项 , 但準许在提出国家申请之后提供这些说明的 , 除请求书中已包括这些说明外 , 申请人应在不迟于自优先权日起的二十个月届满之日 , 向该国或代表该国的国家局提供上述说明 。(2)如果国际检索单位按照第17条(2)(a)的规定 , 宣布不作出国际检索报告 , 则完成(1)所述各项行为的期限与(1)所规定的期限相同 。(3)为完成(1)或(2)所述的行为 , 任何缔约国的该国法可以另行规定期限 , 该期限可以在前两款规定的期限之后届满 。第23条国家程式的推迟(1)在按照第22条适用的期限届满以前 , 任何指定局不应处理或审查国际申请 。(2)儘管有(1)的规定 , 指定局根据申请人的加快的请求 , 可以在任何时候处理或审查国际申请 。第24条在指定国的效力可能丧失(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 除在下列(ii)的情况下第25条另有规定外 , 第11条(3)规定的国际申请的效力 , 在任何指定国家中应即终止 , 其后果和该国的任何国家申请的撤回相同:(i)如果申请人撤回其国际申请或撤回对该国的指定;(ii)如果根据第12条(3)、第14条(1)(b)、第14条(3)(a)或第14条(4) , 国际申请被认为撤回 , 或者如果根据第14条(3)(b) , 对该国的指定被认为撤回;(iii)如果申请人没有在适用的期限内履行第22条所述的行为 。(2)儘管有(1)的规定 , 任何指定局仍可以保持第11条(3)所规定的效力 , 甚至这种效力根据第25条(2)并不需要保持 , 也一样 。第25条指定局的複查(1)(a)如果受理局拒绝给予国际申请日 , 或者宣布国际申请已被认为撤回 , 或者如果国际局已经按第12条(3)作出认定 , 国际局应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 , 立即将档案中任何档案的副本送交申请人指明的任何指定局 。(b)如果受理局宣布对某一国家的指定已被认为撤回 , 国际局应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立即将档案中任何档案的副本送交该国的国家局 。(c)按照(a)或(b)的请求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2)(a)除(b)另有规定外 , 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国家费用已经缴纳(如需缴费的话) , 并且适当的译文(按规定)已经提交 , 每一指定局应按本条约和细则的规定 , 决定(1)所述的拒绝、宣布或认定是否正当;如果指定局认为拒绝或宣布是由于受理局的错误或疏忽所造成 , 或者认定是由于国际局的错误或疏忽所造成 , 就国际申请在指定局所在国的效力而言 , 该局应和未发生这种错误或疏忽一样对待该国际申请 。(b)如果由于申请人的错误或疏忽 , 登记本到达国际局是在第12条(3)规定的期限届满之后 , (a)的规定只有第48条(2)所述的情况下才应适用 。第26条向指定局提出改正的机会任何指定局在按照该国法所规定的对国家申请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允许改正的範围和程式 , 给予申请人以改正国际申请的机会之前 , 不得以不符合本条约和细则的要求为理由驳回国际申请 。第27条国家的要求(1)任何缔约国的该国法不得就国际申请的形式或内容提出与本条约和细则的规定不同的或其他额外的要求 。(2)指定局一旦开始处理国际申请后 , (1)的规定既不影响第7条(2)规定的适用 , 也不妨碍任何缔约国的该国法要求提供下列各项: (i)申请人是法人时 , 有权代表该法人的职员的姓名;(ii) 并非国际申请的一部分 , 但构成该申请中提出的主张或声明的证明的档案 , 包括该国际申请提出时是由申请人的代表或代理人签署 , 申请人以签字表示对该申请认可的档案 。(3)就指定国而言 , 如果申请人依该国该国法因为不是发明人而没有资格提出国家申请 , 指定局可以驳回国际申请 。(4)如果该国法对国家申请的形式或内容所规定的要求 , 从申请人的观点看来比本条约和细则对国际申请所规定的要求更为有利 , 指定国或代表指定国的国家局、法院和任何其他主管机关 , 除申请人坚持对其国际申请适用本条约和细则规定的要求外 , 对于该国际申请可以适用前一种要求而不适用后一种要求 。(5)本条约和细则中 , 没有一项规定的意图可以解释为限制任何缔约国按其意志规定授予专利实质条件的自由 。特别是 , 本条约和细则关于现有技术的定义的任何规定是专门为国际程式使用的 , 因而各缔约国在确定国际申请中请求保护的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条件时 , 可以自由适用其该国法关于现有技术的标準 , 以及不构成申请的形式和内容要求的其他专利条件 。(6)缔约国的该国法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该法规定的关于专利实质条件的证据 。(7)任何受理局或者已开始处理国际申请的指定局 , 在该国法有关要求申请人指派有权在该局代表其自己的代理人以及(或者)要求申请人在指定国有一地址以便接受通知的範围内 , 可以适用该国法 。(8)本条约和细则中 , 没有一项规定的意图可以解释为限制任何缔约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而採用其认为必要的措施 , 或者为保护该国一般经济利益而限制其居民或国民提出国际申请的权利的自由 。第28条向指定局提出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1)申请人应有机会在规定的期限内 , 向每一指定局提出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 。除经申请人明白同意外 , 任何指定局 , 在该项期限届满前 , 不应授予专利权 , 也不应拒绝授予专利权 。(2)修改不应超出国际申请提出时对发明公开的範围 , 除非指定国的该国法允许修改超出该範围 。(3)在本条约和细则所没有规定的—切方面 , 修改应遵守指定国的该国法 。(4)如果指定局要求国际申请的译本 , 修改应使用该译本的语言 。第29条国际公布的效力(1)就申请人在指定国的任何权利的保护而言 , 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布在该国的效力 , 除(2)至(4)另有规定外 , 应与指定国的该国法对未经审查的国家申请在国内强制公布所规定的效力相同 。(2)如果国际公布所使用的语言和在指定国按该国法公布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 该该国法可以规定(1)规定的效力仅从下列时间起才能产生:(i)使用后一种语言的译本已经按该国法的规定予以公布 , 或者(ii)使用后一种语言的译本已经按该国法的规定通过公开展示而向公众提供 , 或者(iii)使用后一种语言的译本已经由申请人送达实际的或未来的未经授权而使用国际申请中请求保护的发明的人 , 或者(iv)上列(i)和(iii)所述的行为 , 或(ii)和(iii)所述的行为都已发生 。(3)任何指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如果根据申请人的要求 , 在自优先权日起的十八个月期限届满以前国际申请已经予以国际公布 , (1)规定的效力只有自优先权日起十八个月期限届满后才能产生 。(4)任何指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1)规定的效力 , 只有自按第21条公布的国际申请的副本已为该国的或代表该国的国家局收到之日起 , 才能产生 。该局应将收到副本的日期儘快在其公报中以公布 。第30条国际申请的保密性(1)(a)除(b)另有规定外 , 国际局和国际检索单位除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或授权外 , 不得允许任何人或机构在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布前接触该申请 。(b)上列(a) 的规定不适用于将国际申请送交主管国际检索单位 , 不适用于按第 13 条规定的送交 , 也不适用于按第20条规定的送达 。(2)(a)除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或授权外 , 任何国家局均不得允许第三人在下列各日期中最早的日期之前接触国际申请;(i)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布日;(ii)按第20条送达的国际申请的收到日期;(iii)按第22条提供国际申请副本的收到日期 。(b)上列(a)的规定并不妨碍任何国家局将该局已经被指定的事实告知第三人 ,  也不妨碍其公布上述事实 。但这种告知或公布只能包括下列事项:受理局的名称、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国际申请日、国际申请号和发明名称 。(c)上列 (a)的规定并不妨碍任何指定局为供司法当局使用而允许接触国际申请 。(3)上列(2)(a)的规定除涉及第12条(1)规定的送交外 , 适用于任何受理局 。(4)为本条的目的 , “接触”—词包含第三人可以得知国际申请的任何方法 , 包括个别传递和普遍公布;但条件是在国际公布前 , 国家局不得普遍公布国际申请或其译本 ,  或者如果在自优先权曰起的二十个月期限届满时 ,  还没有进行国际公布 , 那幺在自优先权日起的二十个月届满前 ,  国家也不得普遍公布国际申请或其译本 。第Ⅱ章 国际初步审查第31条要求国际初步审查(1)经申请人要求 ,  对国际申请应按下列规定和细则进行国际初步审查 。(2)(a)凡受第II章约束的缔约国的居民或国民(按照细则的规定)的申请人 ,  在其国际申请已提交该国或代表该国的受理局后 , 可以要求进行国际初步审查 。(b) 大会可以决定準许有权提出国际申请的人要求国际初步审查 ,  即使是没有参加本条约的国家或不受第II章约束的国家的居民或国民 , 也可以提出这种要求 。(3) 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应与国际申请分别提出 , 这种要求应包括规定事项 , 并使用规定的语言和格式 。(4)(a)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应说明申请人预定在哪些缔约国使用国际初步审查的结果 (“选定国”) 。以后还可选定更多的缔约国 。选定应只限于按第4条已被指定的缔约国 。(b)上列(2)(a)所述的申请人可以选定受第II章约束的任何缔约国 。(2)(b)所述的申请人只可以选定已经声明準备接受这些申请人选定的那些受第II章约束的缔约国 。(5)要求国际初步审查 , 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规定的费用 。(6)(a)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应向第32条所述的主管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提出 。(b)任何以后的选定都应向国际局提出 。(7)每一选定局应接到其被选定的通知 。第32条国际初步审查单位(1)国际初步审查应由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进行 。(2)受理局(指第31条(2)(a)所述的要求的情形) , 和大会(指第31条(2)(b)所述的要求的情形)应按照有关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与国际局之间适用的协定 , 确定一个或几个主管初步审查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 。(3)第16条(3)的规定準用于国际初步审查单位 。第33条国际初步审查(1)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是对下列问题提出初步的无约束力的意见 , 即请求保护的发明看来是否有新颖性 , 是否有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和是否有工业实用性 。(2)为了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 , 请求保护的发明如果是细则所规定的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 , 应认为具有新颖性 。(3)为了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 , 请求保护的发明如果考虑到细则所规定的现有技术 , 在规定的有关日期 , 对本行业技术人员不是显而易见的 , 应认为具有创造性 。(4)为了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 , 请求保护的发明如果根据其性质可以在任何一种工业中製造或使用(从技术意义来说) , 应认为具有工业实用性 。对“工业”一词应如同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那样作最广义的理解 。(5)上述标準只供国际初步审查之用 。任何缔约国为了决定请求保护的发明在该国是否可以获得专利 , 可以採用附加的或不同的标準 。(6)国际初步审查应考虑国际检索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档案 。该审查也可以考虑被认为与特定案件有关的任何附加档案 。第34条国际初步审查单位的程式(1)国际初步审查单位的审查程式 , 应遵守本条约、细则以及国际局与该单位签订的协定 , 但该协定不得违反本条约和细则的规定 。(2)(a)申请人有权以口头和书面与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进行联繫 。(b)在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作出之前 , 申请人有权依规定的方式 , 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 。这种修改不应超出国际申请提出时对发明公开的範围 。(c)除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认为下列所有条件均已具备外 , 申请人应从该单位至少得到一份书面意见:(i)发明符合第33条(1)所规定的标準;(ii)经该单位检查 , 国际申请符合本条约和细则的各项要求;(iii)该单位不準备按照第35条(2)最后一句提出任何意见 。(d)申请人可以对上述书面意见作出答覆 。(3)(a)如果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认为国际申请不符合细则所规定的发明单一性要求 ,  可以要求申请人选择对权利要求加以限制 , 以符合该要求 , 或缴纳附加费 。(b) 任何选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如果申请人按(a)规定选择对权利要求加以限制 , 国际申请中因限制的结果而不再是国际初步审查对象的那些部分 , 就其在该国的效力而言 , 应该认为已经撤回 , 除非申请人向该国的国家局缴纳特别的费用 。(c)如果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a)所述的要求 , 国际初步审查应就国际申请中看来是主要发明的那些部分作出国际初步审查报告 , 并在该报告中说明有关的事实 。任何选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如果该国的国家局认为国际初步审查单位的要求是正当的 , 该国际申请中与主要发明无关的那些部分 , 就其在该国的效力来说 , 应认为已经撤回 , 除非申请人向该局缴纳特别的费用 。(4)(a)如果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认为(i)国际申请涉及的主题按照细则的规定 , 并不要求国际初步审查单位进行国际初步审查 , 并且在特定的案件中决定不进行这种审查 , 或者(i i)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不清楚、或者权利要求在说明书中没有适当的依据 , 因而不能对请求保护的发明的新颖件、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或工业实用性 , 形成有意义的意见 , 上述单位将不就第33条(1)规定的各项问题进行审查 , 并应将这种意见及其理由通知申请人 。(b)如果认为 (a)所述的任何一种情况只存在于某些权利要求或只与某些权利要求有关 , 该项规定只适用于这些权利要求 。第35条国际初步审查报告(1)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格式写成.(2)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不应包括关于下列问题的说明 , 即请求保护的发明按照任何国家的该国法可以或看来可以取得专利或不可以取得专利.除(3)另有规定外 , 报告应就每项权利要求作出说明 , 即该权利要求看来是否符合第33条(1)至(4)为国际初步审查的目的所规定的新颖性 , 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和工业实用性的标準.说明中应附有据以认为能证明所述结论的引用档案的清单 , 以及根据案件的情况可能需要作出的解释.说明还应附有细则所规定的其他意见.(3)(a) 如果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在作出国际初步审查报告时 , 认为存在着第34条(4)(a)所述的任何一种情况 , 该报告应说明这一意见及其理由.报告不应包括(2)所规定的任何说明.(b) 如果发现存在着第34条(4)(b)所述的情况 ,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应对涉及的权利要求作出(a)所规定的说明 , 而对其他权利要求则应作出本条(2)规定的说明.第36条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送交 , 翻译和送达(1)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 , 连同规定的附属档案 , 应送交申请人和国际局.(2)(a)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及其附属档案应译成规定的语言.(b)上述报告的译本应由国际局作出或在其承担责任的情况下作出 , 而上述附属档案的译本则应由申请人作出.(3)(a)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 , 连同其译本(按规定)以及其附属档案(用原来的语言),应由国际局送达每个选定局.(b) 附属档案的规定译本应由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送交各选定局.(4) 第20条(3)的规定比照适用于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中引用而在国际检索报告中未引用的任何档案的副本.第37条国际初步审查要求或选定的撤回(1) 申请人可以撤回任何一个或所有的选定.(2) 如果对所有选定国的选定都撤回 , 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应视为撤回.(3)(a) 任何撤回都应通知国际局.(b) 国际局应相应通知有关的选定局和有关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4)(a) 除本款(b)另有规定外 , 撤回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或撤回对某个缔约国的选定 , 就该国而言 , 除非该国的该国法另有规定 , 应视为撤回国际申请.(b) 如果撤回国际初步审查的要求或撤回选定是在第22条规定的适用期限届满之前 , 这种撤回不应该视为撤回国际申请;但是任何缔约国可以在其该国法中规定 , 只有在其国家局已在该期限内收到国际申请的副本及其译本(按照规定),以及国家费用的情形 , 本规定才适用. 第38条国际初步审查的保密性(1) 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一经作出 , 除经申请人请求或授权 , 国际局或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均不得準许除选定局外的任何个人或单位 , 以第30条(4)规定的意义并按其规定的限制 , 在任何时候接触国际初步审查的档案.(2) 除本条(1),第36条(1)和(3)以及第37条(3)(b)另有规定外 , 如未经申请人请求或授权 , 无论国际局或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均不得就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发布或不发布 , 以及就国际初步审查要求或选定的撤回或不撤回提供任何信息.第39条向选定局提供副本 , 译本和缴纳费用(1)(a) 如果在自优先权日起第19个月届满前已经选定缔约国 , 第22条的规定不适用于该国 , 申请人应在不迟于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届满之日向每个选定局提供国际申请副本(除非已按第20条的规定送达)和译本(按照规定)各一份 , 并缴纳国家费用(如果需要缴纳).(b) 为履行本条(a)所述的行为 , 任何缔约国的该国法可以另行规定期限比该项所规定的期限届满更迟.(2) 如果申请人没有在按(1)(a)或(b)适用的期限内履行(1)(a)所述的行为 , 第11条(3)规定的效力即在选定国终止 , 其结果和在该选定国撤回国家申请相同.(3) 即使申请人不遵守(1)(a)或(b)的要求 , 任何选定局仍可维持第11条(3)所规定的效力.第40条国家审查和其他处理程式的推迟(1) 如果在自优先权日起第19个月届满之前已经选定某个缔约国 , 第23条的规定不适用于该国 , 该国的国家局或代表该国的国家局 , 除(2)另有规定外 , 在第39条适用的期限届满前 , 对国际申请不应进行审查和其他处理程式.(2) 儘管有本条(1)的规定 , 任何一个选定局根据申请人的明确的请求 , 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国际申请进行审查和其他处理程式.第41条向选定局提出对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1) 申请人应有机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每一个选定局提出对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和附图的修改.除经申请人明确同意外 , 任何选定局 , 在该项期限届满前 , 不应授予专利权 , 也不应拒绝授予专利权.(2) 修改不应超出国际申请提出时对发明公开的範围 , 除非选定国的该国法允许修改超出该範围.(3) 在本条约和细则所没有规定的一切方面 , 修改应遵守选定国的该国法.(4) 如果选定局要求国际申请的译本 , 修改应使用该译本的语言.第42条选定局的国家审查的结果接到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选定局 , 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任何其他选定局对同一国际申请的审查有关的任何档案副本或有关其内容的信息.第Ⅲ章 共同规定第43条寻求某些种类的保护在任何指定国或选定国 , 按照其法律授予发明人证书 , 实用证书 , 实用新型,增补专利或增补证书 , 增补发明人证书或增补实用证书的 , 申请人可以按细则的规定 , 表示其国际申请就该国而言是请求授予发明人证书 , 实用证书或实用新型 , 而不是专利 , 或者表示请求授予增补专利或增补证书 , 增补发明人证书或增补实用证书 , 随此产生的效果取决于申请人的选择.为本条和其细则中有关本条的目的 , 第2条(ii)不应适用. 第44条寻求两种保护在任何指定国或选定国 , 按照其法律允许一项申请要求授予专利或第43条所述的其他各种保护之一的同时 , 也可以要求授予所述各种保护中另一种保护的 , 申请人可以按细则的规定 , 表明他所寻求的两种保护 , 随此产生的效果取决于申请人的表示.为本条的目的 , 第2条(ii)不应适用.第45条地区专利条约(1) 任何条约规定授予地区专利("地区专利条约"),并对按照第9条有权提出国际申请的任何人给予申请此种专利的权利的 , 可以规定 , 凡指定或选定既是地区专利条约又是本条约的缔约国的国际申请 , 可以作为请求此种专利的申请提出.(2) 上述指定国或选定国的该国法可以规定 , 在国际申请中对该国的指定或选定 , 具有表明要求按地区专利条约取得地区专利的效力.第46条国际申请的不正确译文如果由于国际申请的不正确译文 , 致使根据该申请授予的专利的範围超出了使用原来语言的国际申请的範围 , 有关缔约国的主管当局可以相应地限制该专利的範围 , 并且对该专利超出使用原来语言的国际申请範围的部分宣告无效.这种限制和无效宣告有追溯既往的效力.第47条期限(1) 计算本条约所述的期限的细节 , 由细则规定.(2)(a) 本第Ⅰ章和第Ⅱ章规定的所有期限 , 除按第60条规定的修改外 , 可以按照各缔约国的决定予以修改.(b) 上述决定应在大会作出 , 或者经由通讯投票作出 , 而且必须一致通过.(c) 程式的细节由细则规定.第48条延误某些期限(1) 如果本条约或细则规定的任何期限由于邮政中断或者由于邮递中不可避免的丢失或延误而未能遵守的 , 应视为该期限在该情况下已经遵守 , 但应有细则规定的证明和符合细则规定的其他条件.(2)(a) 任何缔约国 , 就该国而言 , 应按照其该国法所许可的理由 , 对期限的任何延误予以宽恕.(b) 任何缔约国 , 就该国而言 , 可以按照(a)所述理由以外的理由 , 对期限的任何延误予以宽恕.第49条在国际单位执行业务的权利任何律师 , 专利代理人或其他人员有权在提出国际申请的国家局执行业务的 , 应有权就该申请在国际局和主管的国际检索单位以及主管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执行业务.第Ⅳ章 技术服务第50条专利信息服务(1) 国际局可以根据已公布的档案 , 主要是已公布的专利和专利申请 , 将其所得到的技术信息和任何其他有关信息提供服务(在本条中称为"信息服务").(2) 国际局可以直接地 , 或通过与该局达成协定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际检索单位或其他国家的或国际的专门机构 , 来提供上述信息服务.(3) 信息服务进行的方式 , 应特别便利本身是开发中国家的缔约国获得技术知识和技术 , 包括可以得到的已公布的技术诀窍在内.(4) 信息服务应向缔约国政府及其国民和居民提供.大会可以决定也可以向其他人提供这些服务. (5)(a) 向缔约国政府提供的任何服务应按成本收费 , 但该政府是一个开发中国家的缔约国政府时 , 提供服务的收费应低于成本,如果不足之数能够从向缔约国政府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利润中弥补 , 或能从第51条(4)所述的来源中弥补.(b) 本款(a)所述的成本费应该理解为高于国家局进行服务或国际检索单位履行义务正常徵收的费用.(6) 有关实行本条规定的细节应遵照大会和大会为此目的可能设立的工作组(在大会规定的限度内)作出的决定.(7) 大会认为必要时 , 应建议筹措资金的方法 , 作为本条(5)所述办法的补充.第51条技术援助(1) 大会应设立技术援助委员会(本条称为"委员会").(2)(a) 委员会委员应在各缔约国中选举产生 , 适当照顾开发中国家的代表性.(b) 总干事应依其倡议或经委员会的请求 , 邀请向开发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有关的政府间组织的代表参加委员会的工作.(3)(a) 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和监督对本身是开发中国家的缔约国个别地或在地区的基础上发展其专利制度的技术援助.(b) 除其他事项外 , 技术援助应包括训练专门人员 , 借调专家以及为表演示範和操作目的提供设备.(4) 为了依据本条进行的计画项目筹措资金 , 国际局应一方面寻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间组织 , 特别是联合国 , 联合国各机构以及与联合国有联繫的有关技术援助的专门机构达成协定 , 另一方面寻求与接受技术援助的各国政府达成协定.(5) 有关实行本条规定的细节 , 应遵照大会和大会为此目的可能设立的工作组(在大会规定的限度内)作出的决定.第52条与本条约其他规定的关係本章中的任何规定均不影响本条约其他章中所载的财政规定.其他章的财政规定对本章或本章的执行均不适用 。必要性目前 , 全球专利制度正面临着危机 , 这种状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发明专利日趋複杂、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激增、可授予专利客体增加、专利制度全球化、国际专利申请成本上升、开发中国家相对较少的专利申请和众多国家专利局面临的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等 , 都是导致上述危机的重要因素 。在今天 , 审查专利申请是一个複杂且昂贵的过程 。美元 , 需要9 , 000多员工(包括全职和短期雇员)来提供服务 。对许多领域 , 如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审查必须使用高端的计算机 , 否则无法对申请人的权利要求同含有上百万数据的DNA序列资料库进行比较 。而且 , 当事人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的比较工作只能由相关领域具博士水平的专家才能进行 。对许多申请的审查 , 还需要检索许多其它非专业专利资料库 , 而检索这些资料库的费用极高 。基于上述原因 , 许多小的专利局根本无法高效地完成许多重要、複杂的专利申请审查工作 。因此 , 这些专利局通行的作法是根据他国大专利局的检索结果作出审查决定 , 而不进行独立的审查 。许多国家实行法律审查、事实登记制度 。该制度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可能产生强大效力的专利申请只经过了很少的审查就被授予了专利权 , 而这对于其他被法律要求尊重这些权利的人是不公平的 。除上述许多国家 , 尤其是开发中国家在专利审查能力方面的局限 , 目前的全球专利制度也存在问题 , 显然它并没有给不已开发国家的发明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专利权的关键就在于专利权人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以最获利的方式出售专利 。来自专利交易不已开发国家的权利人 , 为就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获得补偿 , 必须获得一些大国 , 如美国、欧洲专利条约成员国和日本的专利保护 。然而 , 多数开发中国家国民难以负担在这些大国进行专利申请的高额费用 。这种状况阻碍了开发中国家有效地参与全球专利市场 , 同样 , 这种障碍也损害了已开发国家的利益 , 因为他们不能从来自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专利中受益 。上述状况无疑会损害开发中国家的利益 。为遵守TRIPS协定 , 开发中国家为来自已开发国家的申请人授予强大的专利权 , 而这些申请人受到的审查却比他们在该国受到的审查少 。与此同时 , 开发中国家的发明人却常常被关在全球专利市场之外 。这种不平衡阻止了智慧财产权在世界範围内的持续增长、严重损害了美国为符合 TRIPS协定所做的各种努力 , 也增加了多哈会议上出现的对TRIPS协定相关规定倒退的可能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一直在强调上述差异 , 也在努力为全球各国发明人建设一个更高效、低廉的专利制度 。建设上述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是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加强条约缔约国的独立审查能力;二是为开发中国家发明人进行国际申请建立一个专门基金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应当在专利合作条约的管理下建立一个“虚拟”专利检索和审查机关 。可以通过组织现有的专利局和非官方组织的力量来提供此类服务 。有几个小的已开发国家的专利局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这些专利局可以集中在几个专门技术领域提供服务以避免重複工作 。具有科技实力的开发中国家也可以加入这个体系 , 他们可以在一定领域 , 如矿业、农业及计算机等领域提供审查服务 。在这种合作方式下 , 不再需要任何单个国家承担培训和僱佣大量精通技术的审查员的负担 。各国非官方专利服务组织还可以辅助各国专利局的工作 。这些非官方组织的选择可以通过招标方式进行 , 以确保他们在特定领域提供世界一流的审查服务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可以出资将世界各国专利及非专利技术资料汇总起来 , 并使世界各国的审查员都能以电子化方式检索这些资料库 。电子申请将採用最高效的自动检索技术 , 这将大大降低审查员的工作难度 。上述方案是根据美国去年在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大会上提出的加强专利合作条约建议基础上完善起来的 。新建立的检索和审查机构将与现存的根据专利合作条约建立的主管机构并存 。各国有权决定是否将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的检索机构作为该国的审查机关 , 每个申请人也有权决定是否由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检索机构进行检索 。如果新的检索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及时的检索服务 , 它就有可能被经常使用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系统的国家确定为国际检索机构 。这样 , 就可以避免过度重複的专利检索和审查 。专利申请人和各国专利局都可以从该这类节省中受益 。专利局可以将这笔省下来的成本用于为国内发明人 , 特别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谘询和服务 。上述更高效、公正的全球专利制度将为那些开发中国家缺乏投资的发明人提供专利申请服务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可以决定建立一个基金以资助开发中国家内的专利申请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可以将一部分专利合作条约的会费收入投入该基金 , 还可以从各国政府、私人投资和国际发展银行等处获得资金 , 专利权人的部分专利许可使用费也可以补充该基金 。上述改革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各国专利局的工作负担 , 使他们得以为该国的技术革新群体提供更好的谘询和服务 。此外 , 还应重视政府投资的实验室和学术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的商业前景 。应当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专利制度教育并促进他们的发明创造在全球範围内得到广泛套用 。利用在新的专利制度下节省出的资源 , 各国工业产权主管机关能够在促进专利交易以及如何获得风险投资和联营伙伴方面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支持 。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高效、公正的全球专利制度体系 。它将获得更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利益群体的支持 , 也必将赢得对智慧财产权的更多尊重 。优缺点优点①统一PCT专利申请:国际专利申请可以在一个地方(中国)、採用一种语言、使用一种格式 , 支付一种货币的费用、提交一份申请 , 即可以在其成员国内或地区专利组织内取得相当于国家或地区专利申请的效力 。②最快享有优先权:提交国际申请可以就近(中国专利局)进行 , 而且PCT申请可用本国文字提交 , 因此 , 申请人可在优先权期限的最后一刻提出申请 , 比较容易实现国际申请的提交而享有优先权 。③申请人可自申请日起9个月左右或优先权日起16个月左右获得一份国际检索报告;申请人还可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28个月内获得一份初步审查报告(如果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了国际初步审查请求的话) , 申请人可根据上述两个报告所得到的现有技术 , 再决定是否进入国家阶段 。PCT申请可将进入国家阶段的时间推迟8个月或18个月 , 这对于那些尚未做好準备的申请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缺点提交国际专利申请 , PCT专利申请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 , 在国际阶段主要是解决国际专利申请的受理、公布、检索和初步审查的问题 , 而且这些检索和初步审查的效力仅是给国家阶段的审查以及申请人提供参考 , 不具有当然的效力;在国家阶段主要是解决授予国家和地区专利的问题 , 因此 , 办理国际申请的手续比较複杂 , 又分为两个阶段收费 , 这对那些经济利益明确的申请人来讲也会增加经济负担 。而且国际申请不能选择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形式 。历史修改信息本实施细则于1970年6月19日通过 ,  并于下列日期修订过:1978年4月14日、1978年10月3日、1979年5月1日、1980年6月16日、1980年9月26日、1981年7月3日、1982年9月10日、1983年10月4日、1984年2月3日、1984年9月28日、1985年10月1日、1991年7月12日、1991年10月2日、1992年9月29日、1993年9月29日、1995年10月3日、1997年10月1日、1998年9月15日、1999年9月29日、2000年3月17日、2000年10月3日、2001年10月3日、2002年10月1日、2003年10月1日、2004年10月5日、2005年10月5日、2006年10月3日、2007年11月12日、2008年5月15日、2008年9月29日、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29日、2011 年10月5日 , 2012 年7月1日和2013 年10月2日 。最新版本2014 年7 月1 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