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居民从隔离点回家后,为他们订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居民|居民从隔离点回家后,为他们订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文章插图

陈刚(左)正在给隔离人员测温。通讯员夏梦供图
长江日报8月8日讯 8日中午11时,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刚来到武昌区首义路街道设在7天酒店(武昌火车站店)的隔离点,就遇到有人来送锦旗。锦旗是正在酒店里隔离的广东顺德的27名游客,托人制作送来的,虽然他们13日才解除隔离,但感谢的锦旗已经提前送到了。在这个隔离点,几乎每个安全离开的居民都会在微信群里表达感谢。还有离开隔离点的居民给他们订来了“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余长武说:“我们的工作原则是热情周到、不厌其烦,像对待家人一样为他们服务。”
工作人员接力为老人购买急需药品

居民|居民从隔离点回家后,为他们订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文章插图

广东游客送来了锦旗。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覃柳玮 摄
7天酒店隔离点是一个中高风险地区返汉人员隔离点,这个广东顺德旅行团是在武汉中转去张家界的,返回武汉后,他们被相关部门通知进行隔离。团里有许多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需要长期吃药。但因为是出门旅游,许多人的药不够了。
409号房间的奶奶今年76岁,每天都要吃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因为隔离点建了微信群,奶奶在群里求助。她用手机拍下药盒,但老人不太会操作,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模糊的。
党员陈刚是隔离点医疗保障组的组长,他负责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体温测量、环境采样以及日常病症的治疗。看见求助,他立即换上防护服来到奶奶房里。因为工作规定不能带手机,他需要一个一个抄写老人需要的药品。化学名、商品名、剂量每一项都要仔细写清楚。
但即使进了老人房间,陈刚有时候依然搞不清楚老人到底需要什么,因为他听不懂广东话,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同团的游客,403房的钟志敏给他们做起了翻译。老人在微信群里用广东话发语音,她再转化成普通话给陈刚解释。
回到清洁区,陈刚立即把信息传给同事张曼丹。隔离点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建设,陈刚不能出隔离点,药品由后勤保障组的张曼丹负责购买。拿着药品单,张曼丹骑着电瓶车就开始一个药店又一个药店买药。老人们吃的药许多都是在广东买的,隔离点周围并不一定能买到。实在买不到的药品,工作人员还会联系老人的家人,协助他们用快递寄药。
钟志敏今年27岁,她随父母一起到张家界旅游。每天看着隔离点群里的消息,她觉得很安心。“群里几乎是有求必应,广东人吃不惯辣椒,有人在群里一说,我们的餐食就全部换成了清淡口味。餐食几乎是天天不重样,他们总是鼓励我们多吃点,说吃得多才身体壮。送餐时他们怕我们不知道,一定会用力敲门、大声喊,等我们回应了才走。这些事情是只有家人才会做的,我很感动。”
小朋友来,跟我一起张开嘴“啊”

居民|居民从隔离点回家后,为他们订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文章插图

彭梦君给隔离点工作人员定的奶茶。通讯员夏梦 供图
彭梦君一家是7日解除隔离的。刚到家,她就在网上定了16杯奶茶送到了7天酒店隔离点。当天是立秋,话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微信朋友圈,彭梦君想让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们也尝尝秋日甜蜜的滋味。
与其他隔离人员不同,彭梦君是带着1岁5个月的女儿一起隔离的。按照隔离点的规定,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都需要每3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小宝宝才1岁多,要她配合做核酸检测,这可难倒了彭梦君。但她没想到,医生护士都非常有耐心,宝宝很少哭闹。“他们很会逗宝宝,护士会说:小朋友来,跟我一起张开嘴 ‘啊’,孩子一乐就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