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无父无母,以床为家的17岁男孩走到了阳光下
拥挤、争吵、忍耐,曾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华(化名)人生的关键词。外表简单干净,交流起来少言随和,初次接触,人们很难将眼前的17岁大男孩与父母双亡、7平米蜗居等残酷的家境联系起来。“我从来没和朋友提起过家里的事,关系再好也不会。”在现实和自我的对冲中,小华习惯了用一套独特的机制保护自己,很难对人敞开心扉。而他所在的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则希望通过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将这层冰冷的“外壳”融化,最大程度改变其家庭困境,让他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
街道工作人员初次了解到小华的情况,那时他住在联建新村,母亲自他出生就失去联系。在他15岁之前,父亲和继母也相继过世。他跟随继母年过八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小华还有舅舅(继母的弟弟)一家,共六口人“蜗居”在30平米不到的房子里。较大的14平米的隔间分给了舅舅一家居住,小华与外公外婆三人则挤在另一7平米的小房间。
狭小逼仄的空间里,除了一张大床,就只有一面衣柜和一些堆放着的零碎杂物。走路活动的范围被压缩的所剩无几,床成了小华平时在家唯一“宽敞”的活动空间,他的功课作业也是在床上完成。而随着小华逐渐长大,7平米住三个大人的空间越来越不足,80多岁的外公只好在居民楼的消防安全通道搭建了板床,每晚睡在那里。
文章插图
消防过道里小华外公临时搭建的板床。天山路街道供图(下同)
外婆肢体残疾,装有假肢并身患肺癌,每月有较大额医药费支出;外公则因怕花钱,即使身体不适也不愿去医院做系统检查,三口人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勉强过活。小华与没有血缘关系的舅舅一家相处也并不愉快。
2021年初,天山路街道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外公的板床被拆除。因学校相关规定,小华作为沪籍学生无法选择住校,住房问题成了他们一家最大的困难。拥挤狭小的住所,每天往返学校四个小时的车程,让小华疲惫不堪,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
小华家庭的困境被楼组长看在眼里,她将情况向联建新村居委会反映。居委干部和社区求助顾问也应声行动起来,上门进行慰问,在了解情况后,向天山路街道社区受理服务中心反馈了小华一家面临的困难。最终街道将其纳入“困境儿童”帮扶行列,并制定专门计划,从住房解决、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等方面进行精准的帮扶。
因外公外婆二人每月的退休金收入超过了廉租房3300元的标准,小华本人未满18周岁,不满足申请廉租房的条件。为此,天山路街道牵头进行了多次、多部门的商议讨论,最终在联建新村内部为小华一家找到了一间20平米左右的住房。同时与房东达成房租协议,并提供补贴保证他们以较低的可以负担的价格租下了该房间。今年5月份,小华和外公外婆搬进新居,住房问题这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
除了解决住房问题,天山路街道工作人员在加强对小华心理关爱和学业辅导方面也没少下功夫:时任联建新村居委会书记的陆怡与他结对,成了他的“邻家妈妈”,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多的给予他关怀与必要的帮助,经常在下班后为他准备第二天的早餐;街道妇联联系了“梦晓团队”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小华进行心理辅导,聊聊平时学习、生活状况,帮助他建立自信,更加开朗乐观地进行人际交往;第三方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给小华匹配了每周英语两小时的辅导老师,帮助提高他的英语成绩……
- 胡娜|北仑一老外公的升国旗仪式!这份温暖已持续25年
- 湖南|湖南女孩回家探亲,离开时外公将花生塞满整个后备箱!外公:她小时候最爱吃
- 偏瘫|5岁外孙女陪外公重新学走路
- 眼眶|看了93岁外公的“新职业”,网友红了眼眶……
- 奖章|外孙用清华通知书换外公在党50年奖章,网友:妈妈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