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 二 )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需要制定什幺规範、达到何种水平,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制定出的管理规範又应当在实践中经过试点或试验,证明它确实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厂的实际情况,确实能取得良好效果,才能组织实施 。2、坚持领导和民众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规範是要全体员工来执行的,必须反映民众的集体意志 。管理规範的制定必须有领导的总结民众的时间经验,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扎根于民众之中,为广大民众自觉遵循执行 。3、坚持系统、全面、统一的原则系统指各项管理规範要配套,达到整体最佳化 。全面指凡涉及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範,作到有章可循 。统一指各项管理规範应当相互协调,服从统一的领导意志的共同的目标 。4、坚持职务、责任、许可权、利益相一致职务是前提,责任是核心,许可权是条件,利益是动力,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一致 。5、坚持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管理规範应当规定得详尽明确,有关项目不能有遗漏和含糊之处,指标、要求儘可能的定量化,并且,行文要作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持续经营的时间,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标準化工作 。标準化工作包括技术标準、管理标準和工作标準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的工作过程 。标準化工作要求要具有“新(标準新)、全(标準健全)、高(标準水平高)”的特点;定额工作 。定额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占用所规定的数量罚限 。定额工作要求具有实践性,定额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抽象,不是主观臆造;定额工作要求具有权威性,定额是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式颁发的;定额工作要求具有概括性,定额是对实践的抽象;定额工作要求具有阶段性,实践在发展,定额也要有阶段地适时进行调整;计量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是获得数据,评价数据,没有实测的和準确可靠的数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就失去了科学依据;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现代化企业必须健全数据準确和信息灵敏的信息系统,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逐步纳入电子计算机管理轨道;完善规章制度工作 。要通过建立和健全一套纵横连锁、互相协调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体系;基础教育工作 。大力做好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 。2、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数据蒐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门新兴学科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 。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管理的内容包括计画、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 。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市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 。事前管理有:(1)预测 。採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蒐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 。(2)决策 。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 。(3)计画 。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事中管理有:(1)组织 。根据计画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画、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1)核算 。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 。(2)分析和考核 。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3、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统计工作是通过蒐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 。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 。统计信息既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能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反映企业的规模,也能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反映企业的速度,也能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既反映企业一些数量特徵,也能反映企业一些质量特性;既反映本企业情况,也能反映与本企业经营相关的方方面面 。因此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繫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统计管理模式,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统计管理,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为此企业要特别重视完善企业统计运行机制:(1)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对内层层审核、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外统一报送、避免“数出多门”,从而保证数据质量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不会仅限于一个统计部门,其中:人事部门掌握人员情况、研发部门掌握研发信息、生产部门掌握完工数据等 。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口径,範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 。(3)统计信息的交叉多向套用,一是各种基础统计信息向各职能部门报送,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报送,满足其综合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满足其管理决策、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需要 。4、实施ERP管理系统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已日益紧迫 。同时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全球化,中国已经加入WTO,我们的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前的市场特徵是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必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优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竞争对手很容易学到的 。只有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观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ERP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生产计画的合理性、库存的合理管理、设备的充分利用、生产任务的均衡安排等需求应运而生的,它将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扩展到经营管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扩展到企业外部管理,由物流、资金、信息流管理扩展到客户流、知识流的有效配置、控制和管理 。首先,ERP的实施,是建立在最基础的数目管理的基础上的,它使企业的数据统一、共享,使企业的过程和行为真正成为可度量的,可精确管理的 。同时,它改变了成本核算方式,ERP的实施使成本核算方式由平行结转转变为逐步结转 。因此,必须分析在製造各阶段成本的构成因素,变事后算帐为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和监督 。此外,ERP的实施,不仅能帮助企业理顺、规划企业的内部资源而且可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外部资源,使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同时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 。总之,实施ERP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最好切人点 。5、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注重运用情感管理手段和增强协调能力情感管理就是以真挚的感情,增强管理者与员工的情感联繫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尊重、关心员工,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让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而与企业共存亡的人性化管理 。套用情感激励,部门领导必须要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套用领导行为激励 。各项工作领导要首先起带头作用,同时教育和帮助他人;套用榜样典型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力求上进而不甘落后的,好的一定要表扬;奖励惩罚激励 。奖励和惩罚必须结合起来,也就是运用正、负激励手段实施考核激励 。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摆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係,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有效结合起来,善于与人交往,有尊重意识,与员工进行直接交流 。同时,要关注公平因素对人的情感反映的影响 。人们希望受到平等对待,因此要莺视公平环境的创造 。协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注重对内对外,横向与纵向的协调 。对内必须严格管理,但要保持稳定,不产生矛盾,比学赶帮;对外坚持原则,保持工作协调 。横向同级各单位、部门之间互帮互学、互相支持;纵向上下级领导和公司职能部门之间要主动工作,布置的工作要雷厉风行 。现状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正处在从传统的管理阶段向企业现代化转变的关键阶段 。企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仍面临生产规模小、资金紧缺、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与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度不够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使企业的资源、生产、管理、销售、服务达到最佳配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 。因此,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改革力度依然不够,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大力度,促使我国企业不断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契机,不断提升生机与活力.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向迈进 。手段落后我国企业管理的很多经验和水平已经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得到国外许多企业的效仿和借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企业管理整体依然处在从传统落后管理方式向现代先进管理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的很多管理方法和水平依然跟不上现代企业建设的需要,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差距依然比较大 。由于管理方法的严重落后,致使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够强,生存适应能力比较弱 。金融危机袭来后,诸多隐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有的甚至停产关闭 。因此,加快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 。是我国企业管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好抓实 。要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管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强化吸收与创新,促进我国企业管理跟上时代步伐 。规範不够从我国企业管理的状况看,企业管理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规範化、科学化、合理化程度严重不够,必然导致我国企业违规生产、违章操作、无序运行等问题的发生 。由于企业管理不够规範,必然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目标不细化、定位不準确,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推诿扯皮现象严重 。如此,势必造成我国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强、创新不够 。面对来势兇猛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不是积极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而是手足无措 。全面推动企业管理的规範化、科学化、合理化,既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老大难的问题,也可以使管理理念得到改善与提升 。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企业规範化、科学化、合理化建设步伐,不仅对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我国企业全面持续发展同样举足轻重 。人才缺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人才构成、素质和活动已经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人才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国际化的程度上 。说到底,企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最终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在后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专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复甦,对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与H俱增 。我国企业必须吸引国际化专业管理人才,支撑企业的发展扩张,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与动力 。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出外考察、学习取经等多种方式,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企业人才队伍的最佳化配置,不赫誉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 。[编辑]应对措施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变革、协调持续发展、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因此,我们必须採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