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物 杜丽娘( 三 )


戏剧人物 杜丽娘

文章插图
汤显祖把杜丽娘学《诗经·关雎》这个重要情节放在游园惊梦之前,这就给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增添了人文色彩 。被认为是讚美“后妃之德”的《关雎》,竟成了引发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导火索——这种大胆见解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 。真人荒唐地复活成了这个剧本的主线,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个性解放世界的呼唤 。可以说,整个《牡丹亭》就是汤显祖为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女性提供心理补偿而量身打造的一个“白日梦”,它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注定会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心中的至爱 。明、清两代,《牡丹亭》一直被列为闺阁禁书,林黛玉就是听闻了《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和“你在幽闺自怜”而心动神摇、相思成痴的;而才女冯小青更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了“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十七岁就恹恹病死了 。看来,《牡丹亭》实际上已等同于少女追求情爱的教科书了 。社会影响故事来源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与《夷坚志》记载的故事内容情节大同小异,足以推断《夷坚志》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来源和雏形 。而且该话本正文的开头有一首诗:“闲向书斋览古今,罕闻杜女再还魂 。聊将昔日风流事,编作新闻励后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是闲着无事的时候浏览书斋,将“昔日”的“风流事”演绎而编撰出来的 。实际上,宋、元、明许多话本都是以《夷坚志》、《太平广记》等书籍记载的内容为蓝本写出的 。万曆十九年辛卯(1591)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 。皇帝朱翊钧大怒,把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 。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过梅岭; 半年后汤显祖升调浙江遂昌,又一次经大庾过梅岭 。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氏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籍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 。《夷坚志》所记南安府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既是话本《杜》的源头,也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头 。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肯定无疑 。故事新编1963年着名的现代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田汉偕同郑君里、周贻白在南昌观看赣剧《还魂记》后,兴致勃勃专门到大余来考察《牡丹亭》故事的发生地,写下诗句“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金沙” 。明确说到大庾是《牡丹亭》故事的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