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二 )


课件

文章插图
积件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构想 , 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 所以它具有鲜明的个性 , 教法不同教案各异 , 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教案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 , 即使是设计者本人用同一个教案 , 也会因时间、地点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 因此我们说教案在本质上是封闭的 。显然 , 根据教案製作的课件也就保留了教案的基因 , 必然具有封闭、不可移植的特徵 。所以课件只为製作者专用罢了 , 缺乏灵活、能移植、能重组的特点 , 经常出现在参加“比赛”或完成“公开课”的任务后 , 便束之高阁 , 成为了“一次性”用品 , 因此按教案製作的课件没有生命力 , 只是个花盆而已 。许多同行老问我“能否把课件的某一部分取出来为我所用 , 因为其他部分没有什幺用?”这就是希望课件做成一个个积件 , 可以自由重组 。早在1997年 , 黎加厚教授就指出积件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体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体” 。积件是课件的继承和发展 , 它具有灵活、可移植可重组的特点 , 有如七巧板 , 可以用来构建千变万化的图形 , 它摆脱了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的束缚 , 因而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例如本人製作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套用》这堂课件 , 分了十一个小部分来讲叙 , 製作成了两个版本:Web网页版本和authorware版本 。Web网页版本是先用flash製成相应十一个积件动画 , 然后用网页来挂 , 这十一个积件动画放在一个资料夹中 , 可以独立使用;authorware版本是把十一个积件动画打包成一个整体不能独立分开取用的 。我把这两个版本都发给了教学学报 , 学报选择了Web网页版本 , 发表在2007年第2期上 。显然Web网页版本具有积件思想 , 如果同行只需要这里面的某个知识点课件 , 他就可以从资料夹中取出相应的动画 。如果说网页技术含量太高的话 , 组合软体也可以用常见的PowerPoint 。本人製作的一堂《电场线》课件 , 先把它分成若干知识点 , 然后每一个知识点做成一个动画积件 , 最后用PowerPoint软体来组合成一堂完整的课 , 后来发表在教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上 。从这两个实例中 , 我们发现 , 专家们喜欢的是具有可移植的、灵活的积件 , 而不是完整、不能独立的课件 。总之 , 按教案方式做出来的课件是花盆、没有生命力 。积件才是我们的目标 , 即一个知识点做成一个课件 。然后用网页、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体来组合成一堂完整的课 。调整改变教学过程是利用反馈信息去进行控制的 , 不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需要教师不断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 , 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 。精品课件的引入 , 为教师能及时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提供了可能 ,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 , 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 , 适时发出控制信息 , 对教学过程及时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变 。教师用课件多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演示、实验等 , 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 有教师在场讲解或引导 , 这时如果萤幕上的文字显示太多 , 学生会分散注意力去阅读文字显示和提示 , 还会打乱教师的讲解 。为了突出重点 , 并使画面简洁 , 教师用的程式显示中应儘量不出现或少出现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完成的内容和流向提示 。在设计时 , 只要稍做加工 , 即可把同一课件用于不同场合 。课件中的声音包括音乐、语音(如解说)、各种效果声和背景声等 。其中解说常用于说明事物和现象 , 并进行概括和总结 , 对学习者给予指导、引导或启发 , 补充图像或文本的不足等;音乐则用于烘托特定的内容情节 , 对学习的节奏和氛围给予一定程度的调节 , 但要根据教学进行恰当的选择 , 否则会产生负效果;背景声和效果声主要用于丰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和现象 , 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 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学习者观其形 , 又闻其声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时代 , 也是一个创新精神永远都不多余的时代 , 做创新型教师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课件製作者永远都不乏充满创意的课件作品 。相反 , 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 製作出来的课件可能永远都是一种陈旧的模式 , 总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 没有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 。就像一套拳脚年复一年地天天打 , 连自己都有可能会腻了 , 更不提一群求知慾强、见多识广、有主见、生动活泼的学生这样一个鲜活的群体了 。对于新教师 , 採用课件製作之前 , 最好应有传统教学方式的训练 , 通过一到二遍的传统教学方式讲授 , 真正理解“讲课”与“念书本”的区别 , 学会一定的讲课技巧 。只有当教师真正熟悉了教材内容 , 吃透了其中的难点、重点 , 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