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喜欢军事史或策略游戏的朋友一定对“布阵”这一古代军事名词相当熟悉,所谓“阵”就是一种作战队形。在古代战争中,将士兵按照一定的阵列编排成阵型,会显著提高士兵的战斗力。阵法是战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古代军事家克敌制胜的法宝。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阵法的话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战争时有发生,当战术思想进化到一定阶段时,阵法便应运而生。在冷兵器时代,阵法相当盛行。不过,当热兵器时代到来之后,阵法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里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战争史后期,热兵器被发明出来,战争对武器先进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火枪广泛应用于西方战场时,“排队枪毙”的战术成了欧洲士兵惯用的阵型,在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面前任何冷兵器阵法都是徒劳。当热武器发展至今,远距离精准打击的武器成为主流,野战中阵法的应用已不多见。回想远古社会,当时的战争史相当简单的,甚至,连“军队”这一概念都没有。先民以部落或氏族的形式进行战争,亦没有指挥官的指挥。首领一声令下,族人一拥而上,用冷兵器进行互殴,就像是打群架一样。因为在古人的思维里尚无“战术”这一名词,所以阵法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社会的演变,逐渐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国君等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掳掠更多的奴隶为自己服务,开始建立具有组织性的军队。在战争之中,应用了战术的一方往往更容易取得胜利,所以战术及与其配套的阵法随之诞生,这就是最古老的“阵”。古老的阵法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神奇,两军对垒,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对方包围,由外而内地将敌军蚕食殆尽,这或许便是最古老的阵法。我国是亚洲地区战阵的发源地,相传早在黄帝时期就已有阵法的应用。当时,黄帝为了战胜其他部落联盟首领,如:蚩尤、炎帝等,自九天玄女处学习了一套名为“天一遁甲”的阵法,借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当然,这只是传说中的故事,未必属实。史料中最早出现的,有据可考的阵法,诞生于殷商后期,也就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乙将商朝的主力军编为左中右“三师”。从这个名字来看,足见当时的指挥官已经开始调度不同单位的士兵进行机动作战,而不是命令士兵一窝蜂地冲上去乱打。到了商末周初,阵法的应用已经变得成熟。从“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的记载中可知,武王伐纣期间应用了经典的步车协同战术。这段文字中的“陈”是一个通假字,通阵法的“阵”。通过史料的描述可以看到,当时的军队会按照“三师”或其他编制,呈方阵排列。在打仗之前双方的士兵列阵整齐,相互对峙,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相互攻伐。在两周史中,阵法的应用已成为判断某指挥官军事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合格的谋士或武将,必然掌握多种阵法的运用。
战车|中国古代秘术之一“阵法”,了解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文章插图
前文我们提到,阵法的应用主要活跃于冷兵器时代,且随着武器装备的革新不断发生改变。商周两朝,青铜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于是,便出现了区别于混战的列阵作战。武王伐纣时采取的步车协同的兵车阵,是当时最泛用的阵法。在商周时期,所有阵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方阵”,这种阵法的适用性相当高,除了一些逼仄地形,在绝大多数野战环境中均可使用方阵。我们在史料中看到的大多数两军对垒的情况,双方军队采取的亦是方阵。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中有“凡阵有十”的说法(语出孙膑,后面我们会提到),方阵便是十种阵法中应用率最高的。方阵的要素是“薄中而厚方”,所有士兵呈矩形列阵,以一个整体前进、后退。这样的阵法能保证每一侧的士兵都能以横列作战来对敌,相邻的士兵可以相互照应。比较关键的是,在方阵中可以布置兵车,且这种阵型能最大化地发挥兵车的效能。在方阵进攻、撤退的过程中,讲究的是整体行动,每个士兵与战车都要保持相同的步调,维持军阵的完整性。不过,方阵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所有士兵集结成一个整体,在迎敌时只能从正面强行进攻,根本无法机动性地迂回或绕后。而且,军阵的完整性亦限制了机动性,为了维持“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士兵们的移动速度会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