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西陵( 二 )


昭西陵

文章插图
昭西陵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 孝庄文皇后病逝 , 遗命将其葬在孝陵附近 。按清朝早期葬制 , 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 , 都要与皇帝合葬 , 同陵同穴 。可孝庄在其生前曾嘱咐康熙帝道: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 , 卑不动尊 , 此时未便合葬 。若别起茔域 , 未免劳民动众 , 究非合葬之义 。我心恋汝父子 , 不忍远去 , 务必于遵化安厝 , 我心无憾矣 。康熙帝向来对祖母非常孝顺 , 故在孝庄归天后 , 没有将其入昭陵 , 只是在东陵边修建暂安奉殿 。院内有享殿和暂安奉殿各一座 , 未建地宫 。享殿为庑殿顶 , 因孝庄生前对所住紫禁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十分喜爱 , 所以康熙命人拆掉 , 移到陵区重建成享殿 。享殿旁有东西配殿 , 院门为三座门 。孝庄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 , 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 。康熙二十七年至六十一年 , 玄烨前往遵化祭谒暂安奉殿、孝陵共二十六次 , 平均每年0.74次 , 而且大都集中在冬季 。他有意将谒陵安排在地冻冰封、难于行进的日子 , 是为了要在临近当年祖母与他诀别的时刻 , 去拜谒、慰藉祖母 。终康熙一朝 , 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 。雍正三年(1725年 , 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 , 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 , 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 , 认为此地颇吉 , 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 。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 , 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宫 。因地势原因 , 未建马沟槽和桥樑涵洞 。布局构造昭西陵座北朝南 , 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 宝顶下为地宫 。陵寝前东侧建有製作祭品的神厨库 。
昭西陵

文章插图
昭西陵现如今 , 昭西陵绝大部分都已毁 , 从基址上看 , 最南端是下马碑 , 神道碑亭 , 仅存残碑 , 这都是超越皇后陵等级的建筑 。碑亭东侧为神厨库 , 仅存围墙 。东西朝房各五间 。隆恩门面阔五间 , 单檐歇山顶 , 黄琉璃瓦 , 有燎炉两座 。隆恩门内为一道围墙 , 开三座琉璃门与内院相通 。在清朝帝(后)陵建筑中 , 三座门是隆恩殿后的后寝园门 。昭西陵的三座门建在隆恩殿前 , 与诸陵不同是有其原因的 。昭西陵隆恩殿在康熙二十七年到雍正三年是作为宝城用的 。在三座门内院设燎炉两座 , 东西配殿各五间 , 只存柱础 。正面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 , 关内清代帝(后)陵仅此一例 。月台上铜炉、鹤、鹿各一对 。殿内暖阁三间 。殿内后部有一石基座 , 高约0.3米 , 宽约2.0米 。不知何用 。大殿东西两侧有卡子墙 , 各开一道小门与后院相通 。石五供比较低矮 , 方城下月台前比较陡峭 , 明楼六十年代被修缮 , 内立碑一统 , 满蒙汉三文曰“孝庄文皇后之陵” 。宝顶为圆形 。昭西陵四周地势平坦开阔 , 没有其他帝后的后帐和东西砂山环绕 , 显得有些空旷和孤寂 。建筑特色清王朝在两个多世纪里先后建了七座皇后陵 , 从建筑规制上讲 , 最独特的莫过于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了 。它的独特之处在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