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延安有支悬崖种树队:17年种树百万棵,让黄土高原“披绿衣”( 二 )


据统计,1997年,退耕还林实施前,吴起县林草覆盖率仅为19.2%,水土流失面积3693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而当年,延安市的水土流失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上世纪末,延安年入黄河泥沙2.58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1/6。

宜川县|延安有支悬崖种树队:17年种树百万棵,让黄土高原“披绿衣”
文章插图

▲王小红的悬崖种树队用17年时间在当地种树百万棵。摄影/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贾晨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统计显示,黄河中游的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年径流量仅占全流域的28%,产沙量却占全流域总沙量的89.1%。黄河流经陕西全长719公里,陕西境内黄河流域输沙量超过黄河流域总输沙量的60%。
当地曾发文指出,黄河流域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治理的重点在中游,中游的重点在陕西,陕西的关键在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在陕西,减少入黄泥沙的重点也在陕西。
恶劣的生存条件留不住人。当地人种植庄稼收成不好,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中老年人。
读完初中后,王小红也离开了家乡,去了北京学做厨师。
于是,上世纪末,在延安,一场农民生存与自然生态引发的“绿色革命”也就此开启。

宜川县|延安有支悬崖种树队:17年种树百万棵,让黄土高原“披绿衣”
文章插图

▲王小红的悬崖种树队用17年时间在当地种树百万棵。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厨子转行种树
1999年起,国家号召退耕还林,封山禁牧。
而在1998年,延安市吴起县便开始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定。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的发展思路,逐山头、逐地块丈量核实口粮田,除人均留2亩多口粮田外,其余的坡耕地全部退出。
之后,延安也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
可最初,让当地人不耕地、不放羊、改种树的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不让放羊了,吃啥?喝啥?难道去喝西北风?”面对退耕还林,当地干部时常要面对老百姓的质疑。对此,干部只能不断向老百姓讲述种树的好处,还不忘帮着村民们算账:退耕还林后,政府会给大家发补贴和粮食,大家还可以外出务工,同一时间,两笔收入,岂非更好。
理解并非一蹴而就。但当地干部告诉上游新闻采访人员,等到了第一年底,村民们拿到补助资金,人们的积极性开始被调动起来。
2000年初,在外漂泊多年的王小红回到了家乡。

宜川县|延安有支悬崖种树队:17年种树百万棵,让黄土高原“披绿衣”
文章插图

▲王小红的悬崖种树队用17年时间在当地种树百万棵。摄影/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贾晨
在当时,王小红毕竟很年轻。这样一名年轻人没有外出打工,在一个县里或村里都不会被人理解。
而村子地处大山深处,没有饭馆可供王小红谋得一份差事。正在此时,一名乡党看他无事可做,就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去种树。
无事可做的王小红便答应了。
王小红记得,最初种树,只是在一些相对平坦的地区,而黄河西岸的晋陕大峡谷周边都是山崖,当地林业部门也一直在想办法,如何能让山上的悬崖变绿。
为何非要在悬崖峭壁上种树?
宜川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在宜川县的悬崖峭壁下面就是黄河,种树可以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更可以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促进黄河沿岸水土流失治理。
为了能在悬崖上种好树,当地开始召集相对年轻且会爬山的男子。
2004年,宜川县林业局开始招人去山崖上种树,王小红果断报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