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祭坛( 二 )


神农祭坛

文章插图
神农祭坛广场地质奇观神农有许多神奇的地质奇观 。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 , 河水一日三涌 , 早中晚各涨潮一次 , 每次持续半小时 。涨潮时 , 水色因季节而不同 , 乾旱之季 , 水色混浊 , 梅雨之季 , 水色碧清 。宋洛乡里有一处水洞 , 只要洞外自然温度在28摄氏度以上时 , 洞内就开始结冰 , 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晶莹的冰帘 , 向下延伸可达10余米 , 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冰柱 , 形态多样 , 顶端一般呈蘑菇状 , 而且为空心 。进入深秋时节 , 冰就开始融化 , 到了冬季 , 洞内温度就要高于洞外温度 。历史概况在神农架行走 , 总觉有千万年的时光在身边流转 , 历史和神话绸缪纠缠着 , 传说和现实间没有界线 。经过一座山峰 , 神农氏在那里採过药 , 用陶罐熬出了第一碗疗病救夭的药汤 , 那轻描淡写的口吻 , 好象神农氏随时都可能从那山上走下来 。经过一片茶林 , 又有人说 , 神农氏当年尝药草时发现茶能解百毒 , 就带部民在这片山坡上种下第一片茶林 。山中常见参天古树上繫着红布条 , 据说这是山民祭祀山神树神的方式 。太阳初生的早晨 , 时有裹着厚厚“包头”的山民在山顶点烛焚香 , 面对朝阳 , 口念《太阳经》 , 满脸虔诚地祭拜太阳神 。这里古老而又鲜活的神话传说、原始古朴的民俗民风 , 糅着史书上的文字 , 博物馆里的石块陶片 , 氤氲成神农架特有的神秘、奇古、诡怪和灵异 。而“尝草别谷 , 以教民艺;尝草别药 , 以救民夭”的神农氏 , 总是作为神农架山民最虔敬的祖神 , 在年节敬神祭祖的祭祀活动中得到最隆重的供奉 。
神农祭坛

文章插图
神农祭坛牛头人雕像除了“神农架”这极具纪念意义的名字 , 神农架人还特地在木鱼附近的神农山上修建了神农祭坛 , 让来神农架访胜寻祖的游人 , 有一个弔古祭祖的地方 , 以纪念这位华夏族的伟大始祖 。树林虽然树少林稀 , 且多数树身双手可握 , 却与它处的林木迥然别趣 。因为几乎每棵树的树底下都有一块两尺见方的石头 , 上刻某地某某人领养的字样 , 原来是一处别出心裁的领养林 。见这幺多陌生的名字刻在神农坛前的石头上不朽 , 几乎每个人心里都会蠢蠢欲动 , 谁不想在这万人朝圣的必经之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呢?而且 , 在神农架有棵沾着祖先灵光的树属于自己 , 有空时常来看看 , 的确也是一个美妙诱人的创意 。在这里每领养一株树 , 须缴领养费五百元 。看来 , 这领养权并不是轻易与人的 , 要把名字刻在石头里不朽 , 还得首先看看自己的腰够不够粗 。难怪这些有碑的树都簇拥在路的两边 , 而稍远处的树就成了伶仃的弃儿 , 无人认养呢!祭坛上的神农氏若有灵 , 看见这幺多刻着名字的石头堆在自己脚下 , 不知又是怎样的悲天悯人、忧虑不安:人间的民夭仍在 , 而他千辛万苦採到的那些药草 , 却对之无能为力 。景点介绍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 。高21米 , 宽35米 , 相加为56米 , 以示中华56个民族紧密团结 , 欣欣向荣 。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 , 以大地为身驱 , 双目微闭 , 洞察秋毫 , 似在思索宇宙 。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 , 木 , 水 , 火 , 土 。近处 , 高10米的图腾柱分别立于祭坛的左右两边 , 柱上的大小牛首以示神农氏为牛首人身 , 子孙后代繁衍之意 。图腾柱的前方有两幅大型浮雕 , 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 。两幅浮雕之间设有九鼎八簋(古时人们用以煮盛的物品 , 现为中华民族的最高祭祀礼器)和钟鼓楼以供炎黄子孙在此祭拜先祖 , 寻求庇佑 。登高243级台阶 , 便来到了雕像前的瞻仰台(古时为天子祭礼 , 瞻仰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