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 二 )


磁带

文章插图
磁带捲轴第一种高性能、高容量磁带驱动器exabyte 8200于1987年被引入到unix开放系统市场中,该驱动器传输速率为240kb/s,容量为2.4gb 。这种螺旋驱动器使用8毫米磁带,利用不同的读、写磁头从磁带读取数据并向磁带写入数据 。写后读技术,即在安装磁头的磁鼓每转一圈时,使用一个磁头写数据,随后再利用读磁头来校验数据 。这种技术是用来校验写入操作正确性的通用方法 。如果检测到错误的话,就对数据进行重写,直到读出的数据没有错误为止 。这类驱动器的高密度、高速度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特性使螺旋扫描技术非常流行 。对螺旋扫描技术的改进包括1990年推出的硬体压缩,它可以将存储在磁带上的数据密度增加一倍 。1990年,人们还对螺旋扫描技术进行了另一项改进,即使用方位角记录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以不同角度安装在扫描器上的磁头在磁带上生成的人字形或v形轨迹 。这就使高密磁轨容错技术成为可能 。这项技术在历史上曾使螺旋扫描技术在性能和容量上处于领先位置 。此外,磁带介质上的改进则进一步增加了螺旋扫描磁带的数据密度 。新型驱动器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记录速率、更大的磁带容量,并提高了数据密度 。分类磁带按用途可大致分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带和仪表磁带四种 。录音带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是用量最大的一种磁带 。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製成盒式录音带,由于具有轻便、 耐用、 互换性强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 。1973年,日本研製成功Avilyn包钴磁粉带 。1978年,美国生产出金属磁粉带 。由日本日立玛克赛尔公司创造的MCMT技术(即特殊定向技术、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技术)製成了微型及数码盒式录音带,又使录音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使音频记录进入了数位化时代 。中国在60年代初开始生产录音带,1975年试製成盒式录音带,并已达较高水平 。
磁带

文章插图
磁带录像带自从1956年美国安佩克斯公司製成录像机以来,录像带已从电视广播逐步进入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电影和家庭娱乐等领域 。除了用二氧化铬包钴磁粉以及金属磁粉製成录像带外,日本还製成微型镀膜录像带,并开发了钡铁氧体型垂直磁化录像带 。计算机带计算机带作为数字信息的存贮具有容量大、价格低的优点 。主要大量用于计算机的外存贮器 。如今仅在专业设备上使用(比如计算机磁带存储器、车床控制机) 。
磁带

文章插图
盒式磁带(线性磁带开放协定,即LTO技术)
磁带

文章插图
线性磁带开放协定(LTO-2的滤芯)仪表磁带也称仪器磁带或精密磁带 。近代科学技术,常需要把人们无法接近的测量数据自动而连续地记录下来,即所谓遥控遥测技术 。如核子弹爆炸和卫星空间探测都要求準确无误地同时记录上百、上千个数据 。仪表磁带就是在上述需要下发展起来的,它是自动化和磁记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对这种磁带的性能和製造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此外,还有其他磁带和打字机用磁性染色带等 。挑战读写记录线性磁带技术在时间上早于螺旋扫描记录技术十多年 。在使用线性记录技术时,磁带被安装在两个磁带轴上,通过磁带轴的转动使磁带高速经过磁头 。如今线性技术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技术,并对螺旋扫描技术发起了挑战 。写后读技术被广泛地套用线上性磁带中 。利用隔开一小段距离的写磁头和读磁头,完成先写后读的操作 。读磁头读取写磁头刚刚写入的数据,以保证数据完整地写到磁带上 。错误处理的方式与螺旋扫描使用的方式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