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学( 二 )

故国遗老”家学的地域特色 。(三)家学会对姻亲产生一定影响有些在姻亲家族中得以传承甚至发扬光大 。理学开山人物周惇颐,自15岁跟随母亲投奔舅父郑向 。郑向以其“有远器,爱之如子”,甚至还使其与诸子联名“惇”字 。郑向曾中进士甲科,着有《开皇纪》等着作,在学问上对周惇颐当具有重要影响 。成都华阳人王仲符,“从学于舅氏端明殿学士蜀郡范公”,可见其学问主要来自于着名的华阳范氏家族 。其子王任,“克承厥家,博学多闻”;另一子王价也同样“克勉家学” 。河南府河南县人曾几,“孔毅父(平仲)之甥也,早从学于毅父”,可谓“传经外氏” 。他与王明清诗云:“吾宗择婿得羲之,令子传家又绝奇 。甥舅从来多酷似,弟兄如此信难为 。”该诗形象地透露出家学在姻亲中传承的複杂性和普遍性 。宋代家学在姻亲间得以传承的社会状况,当与姻亲间交往的频繁特别是孤幼抚育具有密切的关係 。评价宋代世家大族的治学内容,已完全突破自汉代以来以解释经义为主的世传一经的限制,而呈现出包涵各类知识和伦理教化的相当宽泛的气象 。这为家学适应社会、获得新的生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宋代专制主义制度加强,科举选官制度发达以及巩固自身社会地位的作用下,世家大族通过家教、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成员自我注重学习内容以及家族学校教育等方式,推动了家学的传承和发展 。世家大族家学的发展,不但使其成员取得引人注目的文化成就,提高了家族的社会声望,而且家学与仕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宦学相长的互动机制,从而达到其维护政治地位的目的 。时人吟出的“乔木端由有世臣,传家事业饱经纶”的诗句,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可见,世家大族家学的传承和发展,对其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