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 四 )


江苏省太仓市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

文章插图
郑和清真寺据说这是全印尼唯一的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寺 。采访人员看到 , 这座清真寺既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 , 还吸收了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典型图案 , 本身体现了多元宗教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信念 。考虑到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过印尼爪哇岛 , 明年又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 , 所以清真寺以“郑和”命名 。郑和故里大门之内立有“郑和故里”牌坊 , 其后 , 参天树丛中掩映着郑和纪念馆 , 陈列有郑和下西洋的碑文拓片、石刻以及航海用具等文物 。马哈只墓园的石棺前 , 竖着一块红沙石碑 , 碑高1.66米 , 宽0.94米,下有砂石龟座 。碑阳的正文以楷书阴刻 , 共284字 , 为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端阳所立 , 由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志刚撰文;碑阴则刻有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郑和回乡扫墓题记44字 。1918年 , 袁嘉穀听朋友说“昆明和代村有(郑)和父墓碑 , 宜为昆阳人” , 郑和碑林与墓园一道相隔的是郑和碑林 , 存碑刻60余块 , 既有明永乐皇帝和宣德皇帝的长诗 , 《明史》作者张廷玉的《郑和传》 , 又有孙中山、梁啓超等人的题词 , 但多为近年来名家重书墨迹 。
江苏省太仓市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

文章插图
郑和公园公园最高处开阔的平地上 , 绿树丛中飞起一只只金色的檐角 , 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 分外夺目 。待穿过树丛 , 一艘巨船展现眼前 , 这是仿当年郑和宝船船形所建的三宝楼 。其船头为一幢三层亭阁式楼宇 , 一楼正中悬一黑底白字匾额 , “海上巨人”四个大字肃正苍浑 , 细看之下 , 乃己巳年所立 , 由梁啓超题词 , 杨向阳代书 。三宝楼迴廊相连 , 形成稳固的船身 , 船尾对称的汉白玉阶梯撑起一座金色的飞檐四角亭 。郑和公园昆明郑和公园:在昆阳月山上 , 距昆明60公里 。原名月山公园 , 因昆阳是郑和故里 , 其父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 , 故于1979年改为今名 。250余亩林园中 , 松林 , 柏林 , 果林郁郁葱葱;登高远望 , 景象开阔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公园 。现公园内立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 , 并在碑附近发现民房建筑遗蹟 。这个碑现立于公园内的马哈只墓前 , 高1.6米 , 宽0.93米 , 砂石 , 额呈半月形 , 碑额篆书“故马公墓志铭” , 字迹间有剥蚀 。原文如下:公字哈只 , 姓马氏 。世为云南昆阳州人 。祖拜颜 。妣马氏 。父哈只 , 母温氏 。公生而魁岸奇伟 , 风裁凛凛可畏 , 不肯枉已附人 。人有过 , 辄面斥无隐 。性尤好善 , 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 , 恆保护给 , 未尝有倦容 。以故 , 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 。娶温氏 , 有妇德 。子男二人:长文铭 , 次和 。四人 。和自幼有才志 , 事今天子 , 赐姓郑 , 为官监太监 。公勤明敏 , 谦恭谨密 , 不避劳 , 缙绅鹹称誉焉 。呜呼!观其子而公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 , 卒于洪武壬戍七月初三日 , 享年三十九岁 。长子文铭 , 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 , 礼也 。铭曰:身处乎边陲 , 而服礼仪之习 。分安乎民庶 , 而存惠泽之施 。宜其余庆深长 , 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在马公墓志铭两侧还立有石碑二方 , 一是师範(荔扉)录的《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 , 均为民国24年所立 。郑和公园的建立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位航海家的怀念 。公园入口处高大的门楣上雕刻着千帆竞发 , 乘风破浪 , 向前挺进的图案 , 正象徵着郑和不畏艰难险阻 , 为国家民族创功立业的精神 。公园内还建有“望海楼”;以巨船形为底 , 楼设三层 , 其中陈列郑和像、郑和航海图、福建《天妃应灵之碑》及有关史籍等文物 。郑和简介郑和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 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 。在1405-1433年的28年间 ,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 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 , 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 , 最多时率船200多只 , 人员达两万七千多人 , 主要航线多达40多条 , 总计航程16万海里 , 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範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 。郑和1405年首下西洋 , 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 , 比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早92年 , 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 , 他无疑在人类文明史及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明洪武四年(1371年) , 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里 。其六世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是元初杰出的政治家 , 死后被封为“鹹阳王” 。其子孙因长期与汉族共处 , 改从汉俗 , 定为马姓 , 郑和本姓马 , 就来源于此 。洪武十四年(1381年) , 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 , 郑和的父亲在战乱中死去 , 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获 , 遭到阉割 , 随后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 , 并深受器重 。洪明永乐年间经济繁荣富庶 , 在对外关係上 , 明成祖朱棣锐意进取 , 重点实行开放政策 , 自登基后第三个月起 , 就派遣使者四处活动 。郑和从永乐元年起 , 就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航海活动 , 访问暹罗、日本等比较近的国家 , 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航海与造船知识 。在出访日本过程中 , 郑和还促成明朝与日本建立外交关係 , 敦促日本肃剿中国沿海倭寇 , 显示了其杰出的外交才能 。永乐二年(1404年) , 明成祖决定派遣大船队下西洋 , 郑和作为朱棣的心腹 , 学识渊博 , 熟知兵法 , 通晓阿拉伯语言文字 , 熟悉西洋各国各地区的情况 , 并了解航海 , 具有外交才能 , 因此成为下西洋统帅的不二人选 。明宣德六年(1431年) , 已是花甲之年的郑和奉命第七次下西洋 , 此次船队所到地方最多 , 範围最广 , 几乎走遍了南海、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诸国 。宣德八年(1433年) , 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 , 郑和因操劳过度病逝 。郑和这位海之骄子 , 奋斗在海上 , 成功在海上 , 最终也殉职于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