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移|生命接力: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病患大转移,不到24小时转移近万人( 三 )
救援艇一次能运送6个人左右,韩强已经不记得下午推了多少趟舟,帮忙转运了多少病人。
还是有人让他印象深刻。韩强接手过一个已经住院两个多月的老大爷,只能躺着,被抬到救援艇之后,不管让他以怎样的姿势躺着,他都会因为不舒服而喊叫。但当韩强把救援艇送出去的那一刻,老大爷不住地跟他说“谢谢、谢谢”,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韩强深受感动,他说,“我能感觉到他是真心地感谢我。那一刻,不管做什么,我都感觉我值了。”
文章插图
26日下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个救援队的冲锋舟参与转运病人。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
团圆
潘勇一家四口也坐上了转运的冲锋舟。
26日下午1点多,儿童重症监护室外的一家三口等到了这个已出生7天却未曾谋面的婴儿。潘勇说,若不是洪水,他们或许要更晚几天才能见到家里这位新成员。
新生儿又小又软,潘勇和妻子、儿子轮流想抱抱这个小家伙,但时间紧,他们需要赶紧转移。王宝丽抱着孩子被扶上担架抬过积水区,融入医院大厅出口排成的长队中,一名民警见状在人群里喊话,为她开辟出一条通道。当她坐进冲锋舟时,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她的怀里。
潘勇和大儿子在后面紧跟着,他觉得有很多人在保护他们,但又不知道具体是谁在帮忙。
文章插图
26日下午1点左右,潘勇一家被转运,救援人员正小心翼翼托举着刚出生7天的婴儿。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
冲锋舟驶出医院,途经区域水流更急,水也更深,说不清具体几米,但潘勇看到穿着救生衣的救援队员站在水里,有人在拉船,有人在喊话,有人在从边上伸手扶着船上老幼妇孺。
护送潘勇一家四口的救援人员来自蓝天救援队,“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南方来的。”潘勇没多问,路上水急,20分钟的路途他心惊胆战。
一家四口最终到达新浦路附近,潘勇在那里见到了提前约好的亲戚。26日晚上7点,在淇县的亲戚家,时隔10天,潘勇一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差不多同一时间,推了无数次救援艇的韩强也准备撤离现场了,那时第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已经接管了救援现场。新京报采访人员看到,第83集团军战士接管后,救援变得更有秩序了。
据韩强介绍,第83集团军战士后来组织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救援人员撤离,并用人墙构筑轻症重症双通道,分配不同的病人乘坐不同的运输工具。
解放军抵达后,韩强觉得效率更高了,“有秩序、高效率”。
文章插图
26日下午4时左右,第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组成人墙协助转运病人。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瑞文 摄
7月27日0点23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所有病人成功转运。
转运成功后,现场医护人员鼓掌鞠躬,向第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参与救援的战士们致谢。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瑞文 张静姝 赵敏 慕宏举 王飞 实习生 何宇 兰涵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
- 推动力|喜讯!力高集团荣获“2021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
- 深州|「热血交警·深州」为病患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 返乡|穿上红马甲有种责任感 刚解除隔离的返乡大学生向第一书记递上请愿书
- 心理健康|白沙湾社区开展“爱与生命”青少年心理与生殖健康讲座
- 家属|公交车上,一男子突然大喊救命!
- 心理|孩子别怕,我们一起渡过!
- 在水一方|小伙连闯好几个红绿灯,大家却纷纷点赞!
- 拼音信|郑州一年级男孩写“拼音信”感谢大白:我长大了也想当白衣天使
- 大寺镇|“医护志愿者”来了
- 竹竿爷爷|万泉河边的“竹竿爷爷”:一根竹竿撑起上百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