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派( 二 )


吴江派

文章插图
沈自晋沈自征沈自征发(1591--1641)亦为沈璟侄儿,仿元人作北曲《渔阳三弄》(含杂剧《霸亭秋》、《鞭歌妓》、《簪花髻》三种),时人评为明代以来北曲第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吴江派”活跃于明末,入清后,“吴江派”便不复存在,但对后世的戏曲创作理论与实践,都有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代表作品沈璟的《红蕖记》最为当时曲家徐复祚、王骥德等所推许,本事出于唐人传奇《郑德璘传》,演书生郑德璘、崔希周和盐商的女儿韦楚云、曾丽玉在洞庭湖边停舟相遇,以红蕖、红绡、红笺等互相题赠,辗转各成夫妇 。比之他后来写的《双鱼记》、《桃符记》,还多少有些新的内容 。但作者通过洞庭龙王替剧中人物安排命运,宣扬了死生有命、无可奈何的封建迷信思想 。关目的过于巧合,以及用集句、和韵、离合、歇后等体写曲,也表现了吴江派的共同作风 。《义侠义》是他自己所不满的作品,因为演武松的故事,流传却最广 。作品里的武松经常感慨君恩未报,在逼上梁山之后还日夜盼望招安,是按照他的“名将出衡茅”的想法捏造出来的形象 。比之同时许潮《水浒记》中晁盖、刘唐等草莽英雄的形象,逊色多了 。作者还虚构出在柴进家里作客的叶子盈,他和柴进同患难而不和梁山英雄合作,当宋江送他路费时,他说:“你休将金宝饵英才,我今日原非为利来 。”这就明显暴露了他敌视梁山事业的观点 。《博笑记》包括十个小戏,其中如《乜县丞》写地方官吏和绅士的颟顸,《假和尚》揭露和尚的狠毒,《贼救人》写结义兄弟的争财相杀,有一定现实内容 。但作者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他写这些戏又只为诙谐取乐,因而不可能写得深刻动人 。
吴江派

文章插图
吴江派王骥德《曲律》论曲主张法和词必两擅其极;比较重视剧本创作的情节问题、结构问题、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等;比较重视戏剧语言的“本色”:“大抵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 。《拜月》质之尤者,《琵琶》兼而用之,如小曲语语本色,大曲引子……未尝不绮绣满眼,故是正体 。……至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 。雅俗浅深之辨,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 。” 吕天成说“当行兼论作法,本色只指填词”,一开始“当行”和“本色”混用,是吕天成将其加以严格区分,“本色”专指戏剧语言问题 。